
附:劉薩何感應小傳
在并州安仁寺西邊,有一個劉薩何師廟,當西晉末年,這地方名文成郡,晉文公避難於此。在并州東南不遠,高平原上,有人名劉薩何,最初他在俗時,是一個打獵為業的人,有一次因患病死去,在冥道中見到觀世音菩薩對他說:「汝罪之重,應入地獄,念汝無知,且放汝回去,今洛下齊城、丹陽、會稽,都有阿育王塔,可往禮拜,拜得塔起得免先罪」。因此還陽後,改革前習,皈依佛教,並舍俗出家,該地士俗無佛,後因他宣揚佛法,那地方才有佛法了。
劉薩何出家法名慧德,曾拜出來會稽、丹陽兩座舍利塔。後來他回到家鄉弘法,並且很有神通,百姓仰之,敬如神明。
他日間在高塔為眾說法,夜間入繭中自隱,早上再從繭中出來,他也不住房子,故俗名為蘇何聖。蘇何聖者,是稽胡名,就是繭子,因他從繭宿,以此名之,所以并州地方每一村都有佛堂,無不立其像而供,名之曰胡師佛。在安仁寺所立的像,極為莊嚴,士俗乞願,皆有靈感。每年正月,還要輿巡村落,去住自在,他要到哪一村,兩人可舉,並且有開顏色悅之狀者,這一村人在這一年中,很少有死傷災難發生。不欲去者,就是十人也抬他不動,面貌憂慘,那個村之一年,必有災障。有人以為觀世音菩薩借形化俗。總之,也是大權示現的菩薩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河南蜜縣超化寺塔
第十五、鄭州超化寺塔:超化寺在鄭州西南百餘里,塔在寺的東南角,有一位道嚴法師形極奇偉,本來在煬帝四道場內已經是一百零五歲的人,獨住深山,每年七月來此塔上盡力供養,嚴師怪其泉流湧注無極,派遣善水者入泉查看,但見石柱羅列,不測其底。中有寶塔,高可三尺,獨立在空中,四面水圍,但水不入塔所,考其原因,也不知其由。時俗知傳,這是阿育王塔,隋祖也來此看過。(註:《佛門異記》佛光出版社八十年一月四版中作「超代寺」,今依下列網址資料,應為「超化寺」之誤。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288768.htm)
第十六、懷州妙樂寺塔:妙樂寺塔,在懷州東之武陟縣西七裡,妙樂寺中可以看見五級白塔,方圍十五步,並且都側石編砌造而成的,石頭長五尺,闊三寸以下,鱗次葺之,極為細密。道俗見此工程,驚為鬼斧神工。
往下去,不測其底,古傳此塔是從地下自行湧出的,下邊是大水,有刺史疑是人工濫飾者,使人從旁掘至泉源,還是不盡其涯際,方信不謬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安徽六安市霍山文峰塔又名南塔,即第十一普州霍山南塔的遺跡。
第九、涼州姑臧塔:涼州的姑臧塔,就是河西張掖姑臧酒泉敦煌地方,盛傳姑臧有阿育王塔,但至今仍未發現塔基在何處?
第十、甘州刪丹塔:在甘州東一百二十里,縣城東大道邊有一土堆,俗傳那地方就是阿育王塔,但古基荒廢已久,漸失方所,無人開發。
第十一、普州霍山南塔:晉州城南,有一大土堆,僅存塔基,遠近道俗都說是阿育王塔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華第一座舍利塔:洛陽白馬寺齊雲塔,即第八周洛州故都西塔
第六、瓜州城東古塔:瓜州城東有古塔,也是周時阿育王寺,毀法以來,雖經隋朝復興佛法,這裡亦還未建寺,但塔上則時常放光,地方道俗,每年在塔前宿齋集會,佛事未絕。
第七、沙州城大乘寺塔:沙州城內大乘寺塔,是周朝古寺,現有見塔基,相傳這是阿育王塔,遇有災難,人民即來此求救,後亦未興。
第八、洛州古都西塔:洛陽城西一里多遠之郊外,有一座阿育王塔,距白馬寺東南一里多路。先時有摩騰法師在白馬寺,一日摩騰法師與明帝談話中,騰師問寺東一丘陵不知是什麼地方?明帝說:「那丘陵是無因而隆起來的,人們把它打平了以後,又自行高出來。夜間在高處有光明,人稱為聖塚,就地建祠至今。」摩騰法師因奏稱:「根據天竺經藏所志,阿育王於天下普建八萬四千塔,震旦境內有十九處,這丘陵是十九處的一處了。」皇帝聞稱,大為驚異,遂依摩騰法師之請,偕著大眾同往丘陵禮拜,忽有圓光出現塚上,法、報、應三身現於光中,大眾哄動,紛紛禮拜。明帝對摩騰法師說:「不遇大士,安知上聖遣佑於此耶?」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周岐州岐山南塔 ,即今陝西扶鳳法門寺塔
第五、扶風岐山南古塔:扶風山南的古塔,在周魏以前,寺名育王寺,僧徒有五百人,周武滅法後,只有兩堂獨存,隋朝置名成實寺。
隋朝大業五年寺僧不滿五十人,幾經興廢,其塔基仍為寺莊。貞觀五年,岐州刺史張亮來寺禮佛,因見古塔房舍盡毀,乃奏請重建為今塔。
相傳:「此塔一閉三十年,一示令今人生善」。張亮聽到,就想開塔,使今人生善,但恐因此聚眾,不敢開塔。後有敕令允許開塔,乃掘一丈多深,有二古碑,是周魏所立,既而取出舍利示人,一時哄動,數千人同看。其中有盲者,積年失明,此時聽說稀有舍利,心裡一喜,忽然開眼看見,因此更為轟動。每天成千成萬的人來看,各人所見不同,或說如玉、白光、紅、綠不定。最奇的是還有人睜著雙目看,卻看不見舍利,問舍利在那裡?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據說山東臨淄西天寺就是青州東城塔的遺址
第三、青州東城塔:此塔歷經周秦諸朝,莫知其地。佛圖澄來中國弘法,趙主石虎敬信尊重,廣置佛寺寶塔,建塔因無露盤,準備造一個,佛圖澄說:「臨淄城中有阿育王寺,並有佛像露盤,在深林巨樹下,有伏石為記,可以尋取來用。」石虎就派人去求取,依言指授,掘起二十丈,果然獲得,取至鄴城建塔。
慧德在冥中時,菩薩曾告訴他:「洛陽、臨淄、建鄴、鄮縣、成都五處均有阿育王塔,禮之,可以不入地獄。」前後驗之,果然不錯。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長干寺阿育王塔,2008年4月在金陵大報恩寺遺址中被發現,現供奉於南京棲霞寺。
第二、東晉金陵長干塔:慧德法師,既找到了鄮縣的阿育王塔,菩薩吩咐,再找其他古塔、聖像。但找了多年,莫知其他,一直到了東晉孝武太元末年,有一次,他登上城牆,四方觀望,獨見長干有異氣,乃到金陵長干居住下來,每天禮拜。有天晚上又給他拜出光明來,他就在放光的地方做了記號掘起地來,約掘一丈多深時,現出三塊石碑,長六尺,在中央石碑鑿孔,孔中有一鐵函,打開鐵函,又露一銅函:打開銅函,見一金函,函中舍利三粒,光明映徹,並有佛指甲一枚,和長發一綹,髮長數尺,旋則成螺狀,光彩照耀,此乃阿育王所藏佛陀舍利、佛指甲、佛頭髮三樣稀世珍寶。長干塔有二:一系東晉咸安二年簡文建塔三層;一系北邊新建之塔,以藏此三寶,後孝武帝加為三層,此即阿育王塔也。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舍利瑞應篇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浙江寧波四明阿育王寺塔
一、我國舍利塔的始末及其經過情形
《阿育王經》記載:佛陀在世行乞時,有一童子戲於路旁,以沙土為米麵,用來供養世尊。佛見之歡喜,命侍者把小孩供養的沙土,化成泥漿,塗於佛住的地方,用足遍踏其上,並對弟子們說:「此童子者,吾滅後一百年,當王於閻浮提,空中地下,四十里之內,所有鬼神,並皆臣屬。」後來佛滅度後,所獲舍利,於一日一夜,役諸鬼神,在閻浮提建造八萬四千個舍利塔,並規定標準,凡有一億人口的地方建塔一座,在中國境內就發現有十九個阿育王塔。
中國十九個阿育王塔之發現,是於隋文帝二次大興舍利塔時,間或於開掘塔基時所發現的地下原有舍利或挖起的石函皆是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七、水上漂來不沉的銅佛像
公元一九四九年,我在普陀山,親目所見一尊佛像,是海上飄來的不沉佛像。那是太平輪失事後,有多少海上漁人撈到不少沉沒的黃金美鈔,有兩個漁船忽然遠遠看見很大的東西,隨著海水波浪起伏著,隱隱而來。他們聚精會神看住那個東西浮水飄來,兩個船合力來把那沉重的東西撈上來後,原來是用布包得很緊的,他們以為一定是黃金,這一下可以發財了。
這些漁翁打開包裹來一看以後,這一下把兩家漁夫呆住了,因為既不是什麼黃金美鈔,更不是奇珍寶物,原來是一尊很莊嚴的廿幾斤重的西藏式的銅佛像。他們真是大失其所望,只有自嘆命運不佳,無福發財。不過還好,他們都是信仰佛教的人,雖然不是黃金美鈔,得到這一尊很莊嚴的銅佛像,也算是很不容易。尤其是二十幾斤重的銅像,不沉入海底,反而浮在水面上,隨波飄流,從很遠的地方浮到岱山,也是我們佛緣不小,能夠撈到這尊佛像。因此兩家現在也不想分黃金,互相爭著要供養這尊佛像。兩家互不相讓,結果沒有辦法解決,由地方上轉送定海縣政府。因此轟動全縣的軍民,因為這又是科學家無法解答的問題。每天有數千老百姓前往焚香頂禮膜拜,弄得縣政府的人員啼笑皆非。最後為了減少麻煩,把這尊銅佛像,送到普陀山供養,這是最合理的處置。當時縣府派員送這尊銅佛像來山,最初是送到普陀山房屋最好的地方——文昌閣。那時江蘇省政府就設在文昌閣,丁治磐主席和建設廳長錢召如居士等,皆親自所睹。後經會議決定,這尊佛像應該送到前寺(普濟寺)大殿供奉,因為前寺是祖庭之故。當佛像到前寺大殿時還特別熱鬧一場。筆者與一位研究科學的工程師許復成先生看過這尊佛像,因他不相信有此奇說。他說:「一定佛像上有什麼可以浮水的東西,哪裡有廿幾斤重的銅像,能夠浮水不沉下去的奇事」。結果詳細的審察查看,那位迷信科學萬能的先生,這時科學也失去作用,他這才知道佛法是不能解釋的,更不能以凡情來測聖境。佛法是不可思議的,只好說他不可思議,沒有其他的方法,可以說明這尊佛像,為什麼會浮起來的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泰國三大國寶級寺廟之一:金佛寺的大金佛,由純金所造。金佛寺相傳為三位華人出資興建的寺廟,故又稱為三友寺或三華寺。
六六、佛國大金像
當泰國素可泰皇朝的時候,在曼谷北約七十里的路遠的地方,有一座亞裕塔亞城,城中有一尊五噸半重大金佛。
素可泰皇朝距今已一百多年。那時北方毗鄰的緬甸,突然大舉入侵,泰軍抵擋不住,節節敗退。當緬軍南下將達亞裕塔亞城時,城中所有寶物,輕易的都運往別處,笨重的則埋藏於地下。可是,對這尊五噸半重的大金佛卻難以處理,有人設法把它偽裝起來:用三合土將佛像全身塗罩,外表看來,便成了一座泥塑的佛像。佛像偽裝好了,便移置到湄南河邊的一所破陋的小廟中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韓國五臺山上院寺文殊童子造像 (上院寺即古時的真如院)
六五、新羅的五臺山聖境
新羅國的慈藏法師,要禮見中國五臺山的文殊菩薩,於唐貞觀十年來到中國。初來時,在太和池邊石文殊像前,虔誠的祈求了七天。夢中,見文殊菩薩授給他四句偈,醒後還記得分明,只是都是梵語,他自己卻罔然不解其意。第二天,有一位沙門帶來了一件緋羅金點袈裟及佛缽一具,佛頭骨一片,來到慈藏法師身邊問:「你有什麼疑問嗎?」藏師將夜間夢中所見及四句梵語告訴他。那位沙門問:「梵語如何說?」慈藏法師把梵偈說出來:「
呵囉婆佐曩,逹肄陊佉嘢;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茸長寺址磨崖如来坐像
六四、大賢與法海二禪師
大賢禪師,韓國人,他住於南山茸長寺,寺中有一尊丈六彌勒石像,賢師常常繞佛,奇怪的是石像亦隨著賢師而旋轉。
大賢禪師精通唯識法相,亦是一位三韓不可多得的瑜伽之祖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三、愚僧求像思少女
新羅有一位出家沙門,名調信者,他是世逵寺的莊房知莊師,那莊房就在洛山寺附近。
悅太守金昕公有位千金小姐,被這位知莊師調信看見了,從此他便成了單相思,天天思念著這位小姐。痴念日深,他就經常到洛山寺的大悲像前求禱,希望菩薩能夠保佑他成就好事。
如此的拜禱了數年之久,這種不正當的祈求,菩薩哪裡能夠遂其所求呢?不久,金昕公之女已許配了人家,他不但沒有求到,而且連希望也沒有了。因此到大悲像前又怨恨起菩薩來,自怨自泣的悲哀不已,從日中到日暮,精神倦怠,便昏然入睡了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義湘紀念館在洛山寺內,洛山寺位於韓國江原道襄陽郡洛山海灘北面。
六二、新羅洛伽山的傳奇
西域有寶陀洛伽山,中國有普陀洛伽山,在新羅也有個海崛洛伽山。
唐朝時候,新羅有位高僧名叫義湘的,到中國來留學。回去時,聞聽觀音菩薩曾在海崛現身,他便齋戒了七天,乘浮座入海去求見菩薩的真容,時有天龍八部的侍從引導義湘法師進人崛山中參禮大士。沒有看到觀音,只見空中現出水晶念珠一串賜給義湘,他領受頂禮而退,東海龍王也獻如意寶珠一顆。義湘捧出,更竭誠齋戒精進了七日,再去求見大士真容,不但見到了,而且還對他說:「在此山頂上有雙竹湧出,那地方可以建立佛殿。」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柏栗寺,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西北,小金剛山山腰。
六一、新羅柏栗寺中觀音的靈異
柏栗寺中的大悲像,不知始於何時,頗著靈異,有人說是中國的神匠所塑,與眾生寺的觀音像同時鑄造,又傳說此像曾上忉利天,回來入法堂時,所履過的石頭上,足跡至今仍在。又有說是菩薩為救夫禮郎回來時所現的足跡。
天授三年九月七日,孝昭王奉大玄薩食的兒子夫禮郎為國仙。國仙是全國最高尚的封號,也享有特權,為全國青年的模範,追隨他的子徒有千人之多,其中以親安常為最忠實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○、敏藏寺中的觀音菩薩的靈感
在新羅禺金裡的貧女寶開,她有個兒子名叫長春,隨從航海的商人去做生意,幾年後音信全無。貧女寶開就到敏藏寺觀音菩薩前,虔誠的祈求了七日。不久,她的兒子長春忽然回來了。她欣喜之餘,問其出外經過,長春說:「在海上航行中遭遇了颱風,船也壞了,同船的人都落難海中,我捉住一塊船板,竟飄到中國的吳地,為人幫傭。今日我正在田野間耕田,忽見一異僧從鄉里來,慰問勤勤,領我到了海邊,其僧就掖著跳海,就這樣我昏昏然不能自主,當我聞到鄉音與哭泣聲,睜眼看看,才知已經到家裡了,那位僧人也不見了。」
時值中國天寶四年四月八日,景德王聞之,因施田地給敏臧寺,並賞財物給寺中諸僧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九、新羅眾生寺中的靈感觀世音
新羅國的眾生寺中,有一尊觀音聖像,祈禱獲應者不可勝數。
當新羅季天成年間,有正甫雀殷誠者,婚後久而無子,到眾生寺中大悲像前祈求,後生一男未滿三月,百濟兵襲犯京師,城中大亂。殷誠懷抱幼子來到寺中大悲像前祝告道:「敵兵將至,事急萬分,赤子累重,恐不能俱免,今不得已送來,若承菩薩所賜,願慈悲之力掩護養之,令我父子後日相見……」
殷誠涕泣悲愴,再三懇禱,把赤子裹於衣物中,藏於菩薩座下,依依顧盼而去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依託鸚鵡寺遺址所建的鸚鵡寺公園位於西安市臨潼區
五八、鸚鵡化渡安息國
以前當安息國尚無佛法的時候,阿彌陀佛曾化作一個鸚鵡,能作人言,王臣人民都歡喜這只黃金色的鳥。此鳥身肥力強,有人問它:「你吃什麼東西能使身肥力強?」鸚鵡說:「我念阿彌陀佛法為食,你們若欲養我,可唱念佛名。」
當時,大家為了要得此鳥,競著大聲念佛。鸚鵡飛騰空中,又落地上對大眾說:「你們欲見豐饒樂土麼?」有人答:「願見。」鸚鵡說:「你們欲見可乘到我的翅翼上來。」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江西廬山東林寺阿彌陀佛大佛像
五七、造像地獄救雙親
張文壽,并州人,信佛甚虔,他的父母雖亦信佛念佛,可是未斷殺業。
雙親去世後,張文壽知道父母在世殺生,定遭惡報,他發心要救親脫苦,造了一尊三尺高的阿彌陀佛像安置室中,香花燈燭,供養禮拜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六、貧士一錢造一像
在西域記上說:健陀羅國有一幅佛像,高一丈六尺,自胸部以上,分現兩身,從胸以下,合為一體。
據說,有一貧士得到一個金錢,他想造一幅佛像,去對畫工說:「我只有一個錢,亟想畫一尊如來的像,我知道酬功太少了,但是我因貧乏,再多也沒有了。」
那位畫工被他真誠感動,便不要談價錢,許給他一幅畫像就是了。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