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:劉薩何感應小傳

在并州安仁寺西邊,有一個劉薩何師廟,當西晉末年,這地方名文成郡,晉文公避難於此。在并州東南不遠,高平原上,有人名劉薩何,最初他在俗時,是一個打獵為業的人,有一次因患病死去,在冥道中見到觀世音菩薩對他說:「汝罪之重,應入地獄,念汝無知,且放汝回去,今洛下齊城、丹陽、會稽,都有阿育王塔,可往禮拜,拜得塔起得免先罪」。因此還陽後,改革前習,皈依佛教,並舍俗出家,該地士俗無佛,後因他宣揚佛法,那地方才有佛法了。

劉薩何出家法名慧德,曾拜出來會稽、丹陽兩座舍利塔。後來他回到家鄉弘法,並且很有神通,百姓仰之,敬如神明。

他日間在高塔為眾說法,夜間入繭中自隱,早上再從繭中出來,他也不住房子,故俗名為蘇何聖。蘇何聖者,是稽胡名,就是繭子,因他從繭宿,以此名之,所以并州地方每一村都有佛堂,無不立其像而供,名之曰胡師佛。在安仁寺所立的像,極為莊嚴,士俗乞願,皆有靈感。每年正月,還要輿巡村落,去住自在,他要到哪一村,兩人可舉,並且有開顏色悅之狀者,這一村人在這一年中,很少有死傷災難發生。不欲去者,就是十人也抬他不動,面貌憂慘,那個村之一年,必有災障。有人以為觀世音菩薩借形化俗。總之,也是大權示現的菩薩。

黃河左右,有八州之地,無不供奉,後來各地立有土塔,在塔上係有蠶繭,作為德師的住所。

德師除在本鄉弘法,並西去涼州禦谷,禮山出石像。行到肅州酒泉的郭西沙礪去世,形骨細小,狀如葵子,中皆有孔,可以線串,後來彼地風俗有災障者,就到沙礪找葵子骨,得之則吉,不得則兇。有一人求之不得,就在左側觀世音菩薩像上取了一個回去,待到晚上失去了。第二天尋之,還在菩薩像手上,因此更為驚異。

  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舍利瑞應篇》

舍利瑞應篇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