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真卿所撰寫的〈大唐天下放生池碑銘〉
5.詔天下建放生池八十一所
肅宗在位,做了一件前人未做的最大功德,那就是在乾元二年三月間,詔令天下諸州,建立放生池,共建八十一所。參預其事的有昇州刺吏顏真卿居士,他在那年十月撰了一篇大唐天下放生池碑銘,在碑銘前的序言,大意是說:「皇唐七葉,我乾元大聖,先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……推誠而萬邦胥悅,克己而天下歸仁,恩信俟於四時,英威達於八表,功庸格天地,孝感通神明……所以能摧元惡如拉朽,舉兩京若拾遺……拯已墮之皇綱,據再安之宗社……天子至孝,問安侍膳,不改家人之禮……生人以來,未有如我皇帝者也……。
皇帝而猶慈愛萬類,憂勤四生,於乾元二年三月,詔令左驍衛右郎將史元琮、中使張廷玉,從山南、劍南、黔中、荊南、嶺南、浙西諸道,以及昇州之江甯、秦淮太平橋,臨江帝郭,上下五里,各置放生池,共有八十一所,此正以宣皇明而廣慈愛也。所以《易經》上說:『信及豚魚。』《書經》上也說:『洎鳥獸魚鼈咸若。』古之聰明睿智神武之君而不殺生者,非當今陛下而誰?
從前殷朝的湯王克仁,猶存一面之網,漢武帝垂惠,纔致銜珠之答,雖有流水救涸,寶勝稱名等,慈心救命之舉,那不過止於當時,而不能持之永久,豈有今之動者、植者、水居、陸居,各得其所,舉天下以為池,罄域中而蒙福,乘陀羅尼加持之力,竭煩惱海生死之津,這種偉大慈愛眾生之事,揆之前古,恐相似髣髴者尚未有也。
微臣職忝方面,生逢盛美,受恩寢深,無以上報,所以述天下放生池碑銘一章,雖然不能表明聖明萬分之一,是臣之精懇也。」
我們讀了顏真卿居士這一篇序言,就知道唐肅宗皇帝,不但是仁慈之主,而且是大孝明君。
後來,玄宗太上皇七十八歲崩駕時,至孝的肅宗皇帝哀感號慟,因此致疾,相距只有十四天,自己也崩駕了,享年五十四歲,在位七年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八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