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佛門異記 (65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此為普陀精舍的接引阿彌陀佛

三六、阿彌陀佛現瑞相

當漢明帝的時候,佛法傳來中國,摩騰法師的姐姐也出家為沙門,帶了佛像來中國。她所在之地,依樣圖之,據說這幀佛像是天竺雉頭摩寺的五通菩薩,到安樂世界向阿彌陀佛說娑婆世界的眾生願生淨土,可是沒有佛的形相可依,願力莫由,請佛垂降,好圖佛像以留世間。

阿彌陀佛稱讚五通菩薩,並叫他先回娑婆,刹那之間佛與五十菩薩各坐蓮花而至,菩薩各取樹葉圖寫,遠近流傳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四、不肯出嫁感像放光

宋元嘉年問,江陵有個比丘尼,未出家前,曾經過一番奮鬥的。

她原名張定妹,從小就信奉佛法,並立志要出家,常供養一尊小金佛像,作為終生的依皈。

她的父母把她許配給邴家,她最初不知道,後來曉得了,誓死反對。到出嫁那一天,邴家花轎來迎時,她悲嚎不去,向佛像燒香伏地,準備去死。這時金像大放毫光彌漫一村。親鄰驚異她有通感之靈,張邴兩家婚事因而作罷。見者聞者起敬仰心,她也獲得出家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三、重雲閣騰雲去

陳武帝駕崩,他的兒子繼位,是為文帝。國創新定,便想打重雲殿的壞主意。此殿是梁武帝所建,殿中的經像及錦飾珍寶,映奪諸國,價值連城。文帝想取殿中的佛帳珠佩等寶物,來裝飾他死去了的父親——陳武帝的墓地。

文帝派了許多人到重雲殿來,但見雲氣擁結,流繞在重雲殿的四周,其他的地方則是晴朗的天氣。百工道俗都驚怪其異,競往觀看。一會兒又大雨如注,雷電交加,流光四射。起初似有焰幕罩蓋著重雲殿,刹時在雷電聲中,重雲殿由四部神王並及寶座一時上騰,煙火挾持漸漸遠逝。四眾觀者雲集,有的頂禮膜拜,有的感激流淚。等到雲散雨停之後,重雲殿已經不見,唯留地基存在,寶殿佛像全部飛去。

一個月後,有人從東州見殿影佛像向海飛去。後來有人望海還偶然可見,如同北魏胡太后所建的永寧寺寶塔失火一樣,塔上層飛去,有人卻於東海雲中隱約望見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三二、石像自己會翻身

北齊末年,晉州靈石寺僧護法師,直心守道不求慧業,他想造一尊丈八的石佛,同侶皆怪其大言。後來,在山谷中見一塊臥石,約長兩丈,於是便雇石匠就地動工。經過一個月,已鑿好了正面,但背部仍在著地。找來很多人想把他翻過身來,可是卻舉不動。過了一夜,第二天一早再去看時,石佛已翻過身來,大眾驚喜不已。佛像作成,移供佛堂。

晉州淪陷之日,石佛汗流遍地。周軍入境,先燒寺塔,此石像也被殃及,傷損二指。周軍要把這尊石佛推倒,發動了人和牛五六十,又推又挽,但仍然不動分毫。有人說:曾看一人進來用瓦木土塹雜聚一起,把佛像圍起來,但刹那之間便不見了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三一、觀音像的感應

元魏天平年間,有定州幕士孫敬德者,防於北陲。他造了一尊純金的小觀音像,朝晚竭誠地供養和禮拜。任期年滿將還時,為劫賊橫引禁於京獄,經不起苦刑拷掠,就妄承招罪了,因而判了他死刑。

到了行刑的前一天夜間,敬德向金像淚下懺悔如雨的說:我今生遭此冤枉,一定是前世冤枉了他人,願償宿債後誓不重作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北魏 旃檀佛

 

、梁武帝派人迎請旃檀佛

在優填王經上說:“佛上忉利天,一夏為母說法,王臣思見,優填王遣33匠,帶了旃檀香木,請目連尊者用神通力上升忉利,畫了佛像回來,於祗園寺中供養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此篇所述的三世佛,位於現今浙江省新昌縣城西南新昌大佛寺。

 

二九、梁時三世佛

齊時有僧護法師,住石城山(浙江)隱獄寺,寺北有青石壁。直上有數十丈。石壁中央有一塊好像隱現著佛像焰光之形,上有叢樹曲幹垂蔭。僧護每次經行到青石壁時,就看見有光明煥發,並聞有梵咒贊佛之聲音。僧護從此於佛前焚香發誓:他決心要依山鐫造10丈高的佛像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二八、叢草不燃因像在內

策元嘉十五年,羅順任職西平府時,在十二月間,放鷹野澤。當時大家都見鷹追逐山雉落下草叢,這時正遇野火燒燃,只見有3丈大小的地方叢草不燒。他們撥草覓鷹,卻在草中發現一尊金菩薩像,連趺座有1尺高,塑造精巧。當時羅順說:這許是盜賊所藏。乃下令境內有沒有失佛像者,結果也沒有人認領,因收而供奉之。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聖像靈異篇》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二七、像失五年又回轉

宋元嘉二年,有劉式之居士者,造了一尊文殊菩薩的金像,不知何故,忽然失去不見了。劉居士悲傷祈請,夙夜不懈者五年。

一日夜晚,已經人睡了,卻見佛座上有光,起來燒香看之,失去的文殊菩薩像,儼然又回來原處。劉居士歡喜無量,全家也從此更加精進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二六、蒙遜害僧佛像流淚

北涼的河西王蒙遜(五胡十六國的最後一個),為母造丈六石佛一尊供於山寺,平素對佛教還算恭敬。宋元嘉六年,派他兒子興國去攻牢城,不幸大敗,興國也死於軍中。因此便遷怒到佛教,怨恨信佛不生靈驗,下令毀壞塔寺,斥逐僧人。

一次,蒙遜行到楊述山,諸僧候立路旁。他發怒,立斬數人,將士入寺見佛像皆流淚,驚惶出來告訴蒙遜。他走至寺門,全身戰慄,像被人捉持一樣,喚左右扶著進去。見佛像淚下如泉,慌忙跪下禮懺,深自咎責,招集諸僧,還歸寺門。更設大法會,倍加精誠,受佛像之所感也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二五、扶南〔泰國)來的石佛像

齊建元年間,廣東番禺毗耶精舍有一尊扶南國的石佛。據感通記上說:此像是宋孝武帝征扶南(古暹羅國)時獲之,是佛滅後300年北天竺阿羅漢優婆質那所造。第600年有佛奈遮羅漢,生後母亡,因念母恩,取回此像供養。孝武帝能獲此像,亦羅漢之力也。

此石像甚重,非七八十人不能移動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二四、吳蒼鷹所感之佛像

法顯法師到天竺求法時,住過一所寺廟內,顯師在那所寺內生了病,寺中的大小僧侶很多,寺主親自為他照顧,並命沙彌為他到家鄉尋覓齋食給他吃。那個沙彌去了不久,就給他帶來了家鄉的飯食來,並見此僧腳上有血,問其所以,他說是住中國彭城吳蒼鷹家中求食,被他家的狗子所咬的。顯師驚異他於轉瞬之間來回數萬里,始醒悟寺僧不是常人了。

後來,法顯法師隨船回國,特往彭城一訪,親見吳蒼鷹其人,問起以往之事,答有這麼一回事,還指著余血塗門的地方給顯師看,顯法師說:這是羅漢聖者之血也,僧為我覓食來此,不幸而遭此損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二三、周靜帝因得佛像改國號

僧明禪師,鄜州(在陝西)人,他有一次遊邑回山,看見崎岸屢有異光出現,以跡尋之,發現在澗底有石像一尊;其狀高大,約3丈餘,有一半露在石外,請人發掘,卻是金像,四遠人等同來扛舉,然而竟不能移動分毫。時下周武已崩不久,毀佛之風尚熾,然而僧明禪師不懼國法誅戮,焚香祝禱道:如佛法當興,蒼生永賴,祈現盛靈,得遂眾願。

說罷,佛像忽然輕舉,自動的從山上直下,不假扶持,卓然而立,簡直把在場的人驚駭得不得了,莫不歎為稀有。此事傳聞到周靜帝宇文闡,帝以為嘉瑞,因此改元為大象元年,敕令其所住之地建大佛寺,地點在坊州西南60多裡,每逢陰暗,佛像便會放光。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二二、捕魚獲得金像

東晉有位周玘者,曾任吳興太守,他家世奉佛教,其女更加虔誠。

一天,家僮于江邊捕魚,忽見有金光映流麗上,當即下網,得一金像,因牽挽不動,奔回去告訴周玘。周玘叫他女兒去看。用船往迎,遙見佛像在水上,歡喜禮拜,用手挽引,隨手上船,回家供養起來。當夜其女夢佛左膝疼痛,天明看佛像左膝上果然有損傷之處,便截下自己的金飾以補之,後來此女嫁吳郡張澄,佛像也隨她去供養。周女病終時,有很多人都見她立在城牆上,相好逾平日。俄而從天空下降一朵紫雲,大家同見其乘雲上升而去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二十一、無首的石像

慧達法師,俗姓劉,本是一個不信佛教的人,目不識丁,為人凶頑,勇健多力,歡喜打獵,後來因病死去,親見地獄苦相,得聖僧之救,還陽後出家為僧。

他有一次到涼州番不群的東北,望禦穀而遙拜,旁人不知其故,問他在此拜什麼?他說:這穀崖中有佛像出現,如果靈相圓滿,則時世康樂太平;如果有缺,則世亂民苦。

慧達走到肅州酒泉縣城西7裡的石澗中死去,他的骨碎如葵子大,可以穿起來的,信眾于城西古寺中塑其像以警後人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、曇翼法師誠心感得佛像

釋曇翼,道安法師弟子。時有名勝含者,為長沙太守,信佛,在江陵舍宅建寺供僧。道安法師預知曇翼,與那地方眾生有緣,派其前往擔任住持。

曇翼抵長沙寺後,虔誠祈求,感得舍利一粒,盛以金瓶,供置齋堂,複至誠頂禮立誓說:若是金剛餘蔭,祈放光明。誓畢,於即日夜裡舍利放光,五色彩光由瓶口漸出,立刻遍照一堂,全寺僧俗驚嗟不已,這是曇翼法師之神感有以致之故也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十九、菩提樹的滄桑史

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,菩提樹便成了人們敬仰的聖樹。

佛在世時,這棵菩提樹已經高達數百尺,枝黃葉青,冬夏不改。當佛涅槃時,凋萎了一次,但不久又恢復了它的繁茂。

後來無憂王當道,他不信佛,派人把菩提樹斫伐了,聚集起來放火來燒,煙焰還沒有息,忽從火焰中生出兩枝菩提樹來,枝茂葉榮,無憂王目睹此景,心生信仰,因名灰菩提樹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十八、鑄造八丈金像之靈異

法悅法師與智靖法師二人,發願要造一尊8丈高的無量壽佛像,時值齊末,世道淩替無法進行。到了梁時,才將此事奏聞皇上,武帝降旨准許,並賜巧匠、工人及資費,於天監八年五月三日,在莊嚴寺開工營鑄。工匠測量8丈高的金佛,須銅4萬斤,而所糾集之銅,尚未熔鑄及胸便已罄竭。遠近百姓也送銅來,投人爐中瀉人模內,還是不滿。不得已,馳奏皇上,武帝敕令圍庫助功德銅3000斤,而鑄像的地方已見車載而來,傾人爐中銷熔,一鑄便滿了。然而轉眼之間送銅的人車俱失所在。不一會,庫房管銅之官吏報說:只見銅少,卻不見有人搬運是何道理?工匠聞之,歡喜雀躍,遠近隨喜之道俗,無不歎異。才送銅之事乃神靈感應啊!

到了開模量度的時候,像踴成9丈高,又是一個奇跡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十七、子胥廟中運銅鑄像

僧亮法師,幼小出家,戒行精嚴,他要造一尊丈六金身的佛像,需銅很多,聞聽湘州界銅溪的伍子胥廟裡有很多銅器,但又聽說那廟中有毒蛇,無人敢接近。

僧亮去問刺史張劭,向他借大船10艘,壯漢100人,準備到子胥廟去取銅。張劭說:「廟既威靈,犯者必死,並且有蠻人看守,怎麼會取得銅呢?」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十六、北魏永寧寺、塔

北魏永寧寺,是北魏胡太后所建。在高僧傳記中唐道宣律師及菩提流支等都有詳細記述,現在把大概情形摘述於下:

永寧寺是北魏孝明帝(名拓跋詡)熙平元年胡太后所建立的。寺中最出名的是9層寶塔,塔由木建、高90丈,塔頂再加金刹10丈,一共是出地千尺,100裡外便能遙見此塔。

最初建塔開掘基地時,從地下挖出金像32軀,太后以為嘉瑞,因而決心把這座寶塔要“飾制瑰奇,窮世華美”。塔頂置金寶瓶,可容水25斛,承露日金,盤有11重,金盤角上都有金鐸。寶塔9級,每個角上也懸掛大金鐸,上下共計130枚。塔的四面有九間六窗三戶,皆是朱漆靡扇,並且垂諸金鈴,每層共有五四百枚不等。每逢高風,)永夜鈴鐸和鳴之聲,傳聞10多裡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