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2.jpg

六、檳城的佛教總會

在元月八日的上午八點,我們抵達檳城的機場,檳城諸山長老,以及佛教界人士,還有馬來西亞佛學院的學生,都已在機場候迎我們。出了機場,在他們的引導下,我們來到佛教總會的大廈。

 

享譽國際,有東方花園之稱的檳榔嶼,位於麻六甲海峽之北端,距離新加坡有三百六十里,全島長十五哩,濶九哩,面積一百零八萬哩。最初,開闢此島的是英人萊特氏,那時是公元一七八六年(清乾隆五十一年),它比新加坡開埠還要早些。最初,檳城只有五十八人,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人口有二十四萬七千多人,其中英人占十六萬六千九百多人,而目前,檳城有三十二萬多人。

 

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有悠久的歷史和演進的拓展,它是東方和平文化的重鎮。檳城的佛教人士,為了能夠團結,集中力量,得以弘揚佛教的和平教義,掃除那些腥風血雨、烏煙瘴氣之風,早在公元一九五九年四月,就有佛教總會的成立,至今已有十二年的歷史,他們為了能進一步做點於世人有益的事情,早在七年前,由竺摩、本道、如賢、真果、龍輝、金明、金星、祥空、廣餘、清亮十一位法師,及溫賢貴居士籌備,而在車水路中段,買下了四萬餘尺的土地,預備在此建築一棟三層的洋樓,作為總會的會所,以便做更有計劃的推展法務工作;在四年前,他們發起籌建會址的工作,預計全部的費用不會超過馬幣五十萬元;從公元一九六四年,開始籌募經費,直至一九七年,佛教大廈才建築完竣。

 

這是一棟洋式的建築物,共三層樓,樓下是大禮堂,二樓是佛教義學的校舍,三樓則是客房。踏入大會的會所,由於燈是裝設在牆壁入的地方,所以有點幽暗的感覺,又因這會址是新式的,裏面的裝璜很是雅緻,從外貌上看,假若不是有佛教的標幟,一般人還不容易看出這是佛教的活動中心呢!這兒所佔的面積很大,建築得很雄偉,房間很多,大都是任人樂捐的。我來到檳城,在廣餘法師盛情難卻下,住在他私人的房間,往外看去,這周圍的確是風光明媚的好地方,尤其是那參天的古木,更使人有幽然懷古之感。

 

總會的工作包括弘法、教育、慈善三方面。

 

在弘法方面,他們主張佛法是慈悲容忍、捨己為人的,在這鬪爭氾濫的時代裏,人與人之間,家與家之間,甚至國與國之間,均為了自我的利益,而使得烽火遍地,戰閥頻仍,放眼望去,這個世界幾乎沒有淨土和停止過鬪爭。這原因,都是起於自私和邪見而成仇恨的意念,為了仇恨而以牙還牙,寃寃相報,仇是愈結愈深,由個人一直到整個世界,這是一幕影片的縮小與放大,想要使得世界有太平的日子,若要以仇恨來制止仇恨,而期望有太平的日子,這是不可能的事。而仇恨意念的來由,是因有個自我的蒙蔽,所以需要無我犠牲的精神,慈悲容忍的涵量,才能止息人我之間的鬪爭,而戰爭也才能停息。觀於此,就要更發揮佛教慈悲無我的容忍精神,所以總會過去曾經幾次組織弘法團訪問各州,而獲得各州人士的讚揚,現在總會設有星期弘法講座,目的就是在宣揚教義,利樂人群。

 

在教育方面,興辦有馬來西亞佛學院,目的在培植弘法與住持人才,使得佛陀慧命不致中絕。除此以外,又辦有佛教星期義學園、正化幼稚園,是在從事兒童的佛化教育,使其在幼小心靈中,得到佛法的滋潤。在總會的三樓,是佛教義學上課的地方,佛教義學,創辦已有好幾年了,一向是借別人的地方作為校舍,後來經過總會的同意,才把總會的二樓改建成教室,作為義學的校舍。因為籌建會所的目的,是在闡揚佛教慈悲和平的教義,而義學的目的,是在推動義務教育,發揚佛陀的精神,援助失學的莘莘學子,故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。目前,義學的校長是梁庚生先生,教務主任是駱靜山先生,學制分有小學部、中學部,中學部分有高中、商科等,共有十二班,學生六百多位。除外,又辦夜校,已經一年了。

 

在慈善事業方面,總會及雪州分會,都辦有贈醫施藥所,檳城的贈醫施藥所,以往每日贈醫五十多位,後因經濟不充裕,而又為了不使這工作有如曇花一現般的凋零,而希望它能長久存在,故規定每天五十位,以解除貧病者的痛苦,恢復人生的安樂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星馬佛教見聞記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