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zhaoshouyi-yjing-1.jpg

四一·從水路西遊的義淨法師

 

義淨法師,范陽人,自幼落髮出家,博學多聞。師十五歲就立志西遊,他對法顯、玄奘之高風甚為仰慕,但一直到他三十七歲那年才遂心願。

 

義淨法師西遊,是從廣州乘船,由海路去的。起程時有同學數十人前往,但不久皆半途而返,只有淨師奮勵孤行,備歷艱險,經過二十五年,遊歷了三十多個國家,一直到武則天證聖元年夏,才回到洛陽,帶回來梵本經律論四百餘部,及佛像、舍利多種,武后親自到東門外,跪拜迎接。

 

大寮監齋之由來

 

淨師在他《寄歸傳》中說到,西方諸大寺內,都在食厨的柱側,或在庫房門前,彫一木形神王,二尺、三尺大小不等,坐抱金囊,却踞小床,一脚垂地,形黑,名曰「摩訶哥羅」,就是大黑神的意思。說是古代相承,大天之部屬,敬愛三寶,護持五眾,使無損害,能使求者如願,到了吃飯的時候,廚房要燃香,所以飲食隨列於前。

 

淨師曾在般禪那寺,親見寺中僧眾有一百多人,春秋二季禮拜之時,有時更多人。有一次,不期而至的僧徒五百多人,時間已經是中午了,也來不及再煮飯,知事的人告知廚房,倉卒之間,如何應付呢?當時有一廚工的老母說:「此尋常事,無勞見憂。」她就燃香向大黑神道:「大聖涅槃,爾徒尚在,四方僧至,為禮聖跡而來,飲食供承,忽使缺乏,此仁者之力,幸勿誤時。」祝罷,請大眾客僧坐下,與平常一樣的飯菜,次第行之,結果是眾皆飽滿,無不稱讚天神之力。淨師當時也在座,親自去禮見神容。

 

這就是現在各佛寺大寮內(廚房),有監齋侍者之塑像,就是大黑神像,飲食先供者。並有對聯云:

 

「未供先嚐三鐵棍

私造飲食九銅錘」

 

這也許是根據義淨法師所說而製聯語的由來。

 

伐致呵利大學士

 

淨師在《寄歸傳》上,談到印度有位伐致阿利大學士,著有《伐致呵利論》,有二萬五千頌。在這頌內盛談人事聲明之要,廣叙諸家興廢之由,深明唯識,善論因喻。這位學士名震五印,德風諸國,他希求勝法而出家,可是又貪戀世樂而罷道還俗,前後經過七次,最後他自嗟的作詩道:

 

由染便歸俗,離貪還服緇;

如何兩種事,弄我若嬰兒。

 

他與護法論師是同時人,每於寺內有心歸俗,被煩惱逼迫不已時,就令學生用輿載他到寺外。有人問其故,他說:「這是福地,本為戒行者所居,我既內思邪念,即是虧乎正傳,十方僧地,無處投足。為清信士,脫去袈裟,身著白衣,再入寺宣揚正法。」

 

這故事說明: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!

 

慨嘆求法之難

 

淨師自西域取經回來以後,由自已的親身經驗,緬懷到古今西遊取經的大德們,不知有多少在中途遭遇艱險,死於非命;有的為飛沙埋葬;有的於翻山越嶺時失足,有的受不了大雪山的嚴寒,而凍斃於雪地;有的過鐵索橋而把持不住,掉下萬丈深淵……。因此,淨師從九死一生中取經回來,曾寫了一首詩道:

 

晉宋梁齊唐代間,

高僧求法離長安;

去人成百歸無十,

後者焉知前者難?

路遠碧天惟冷結,

沙河遮障力疲殫;

後賢若未諳斯旨,

往往將經容易看。

 

讀了義淨法師這首詩,我們後學的人,怎能不對佛經生恭敬心,及佛法難見難聞之想啊!

 

前人閱讀西方取經之艱險,不禁感動得流涕,因為那一字一句,皆是先德的血汗換來的啊!而今有些人,或以輕心對之,穢手執之,不潔處置之,又或存而不讀,讀而不行,乃而用以搏衣食、貨名利,悲夫!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—譯經弘道篇篇》

回〈譯經弘道篇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