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四、得覩五臺聖境的法照禪師

法照禪師,唐大曆二年住於衡州(今衡陽)雲峰寺。一日,於齋堂食粥時,於鉢中忽見五彩祥雲,雲中有巍峨的山寺,寺的東北有山,山下有澗,澗北有石門,從石門進去又有寺,寺額題金色大字:大聖竹林寺」。

法照禪師感到有些訝異,何以鉢中會現出這樣的景象呢?

過了兩天,早上食粥時,鉢中又現出五臺山寺景:亭檯樓閣,巍峨莊嚴,金沙布地,宛非人間所有。大智文殊菩薩與其聖眾萬餘人在其中,直到吃粥完畢才隱沒不見。

法照心疑其境,回到院中,詢問諸僧,時有嘉延、曇暉二師都說曾到過五臺山法照將鉢中所見說出,寺廟時址完全相符,因此,便興起要朝五臺之想。

金色世界重現  老人啟示前往

大曆四年的夏天,衡州湖東寺啟建九旬五會念佛道場。六月二日的晚上,照師於寺內高樓上又遙見祥雲,雲中出現樓閣,閣中梵僧執錫行道,身高丈餘,阿彌陀佛與文殊、普賢二大菩薩高座於中,直至酉時才漸漸隱去。

那天晚上,照師在道場外面,邂逅一位老人,他說:你早已發心要往金色世界求見大聖,今何不去呢?

照師說:路遙難達。

老人道:但決定去,便無困難。言訖不見。

照師返回道場,於佛前重發誓願,決定前往。

所見五臺勝境  一如鉢中所見

同年的八月十三日,法照禪師從南獄結伴同行,於次年的四月五日到了五臺山。

他們一行人等,遙見佛光寺南有數道白光。六日抵佛光寺,所見一如鉢中所現。當天夜間,有一道毫光自北山飛下,射到照師身下,照師詢問寺僧,他們說:這是大聖不思異議光,常照有緣。照師依照光來的方向,向東北走約五十里許,果有一山,山下有澗,澗北有石門,在石門前有兩個八、九歲的青衣小童站立門首;一稱善財,一曰難陀,見照師來,即歡喜問詢,引其入內。向北走了幾里,到一寺前,額上題著大金字:大聖竹林寺」。寺廣約二十里,有一百二十進院,院內皆有寶塔,殿閣莊嚴、黃金為地,流渠華樹,充滿其中。

法照禪師進入講堂,見文殊在西,普賢在東,各據師子高座,宣妙法音,左右圍繞聞法的菩薩約萬餘人。

啟問修行法要  大士告以念佛

法照進前到二大士座前頂禮道:末代凡夫,去聖時遙,不知修行何種法門最為其要,唯願大聖,開我疑悶。

文殊報言:諸修行門中,無過念佛,供養三寶,福慧雙修,最為徑要。憶我過去劫中,因觀佛故,因念佛故,因供養佛故,今得一切種智,是故一切諸法般若門,乃至諸佛,皆從念佛而生,故知念佛為諸法之王,汝當常念諸法之王,無令間斷。

法照又問:當如何念?

文殊答言:此世界而西有佛名阿彌陀,彼佛願力不可思議,後世眾生有稱其名號者,命終之後,決定往生彼佛國土,速證菩提,永不退轉。說是語已,二位大士各舒金手為照師摩頂授記。最後文殊菩薩又說:汝可到別院去巡禮。

法照遂至七寶果園,見園中果子方熟,其大如盌,摘而食之,身心爽泰。再到大聖前禮拜辭行,仍由二青衣送出門外,轉瞬之間,即失所在,悲感不已:因立石為記(今仍在)。

金剛窟大士現身  華嚴寺東燈千盞

第三日,法照禪師與五十餘僧人,同住金剛窟,走到無著禪師見大聖的地方,大家便至心禮念三十五佛,念了十遍,忽見其機,現出廣博嚴淨的琉璃宮殿來,文殊、普賢與一萬菩薩眾及佛陀波利皆在一處,法照與大眾皆歡欣頂禮。

那天夜間,照師在華嚴院西樓上,忽見寺東半山上有五盞燈火,剎時分為百盞,百盞變為千燈,行行相對,遍滿半山。

聖境傳述他人  循記立寺竹林

那年的十二月,法照禪師在華嚴院念佛道場,絕食期生淨土。到了第七日初夜時分,法照又見梵僧來入道場對他說:汝見五臺山境界,為何不說?言訖不見。

第二天晚上,照師正念佛時,又見一梵僧,年約八十多歲,來對照師說:你所見五臺山聖境,為何不向他人宣說,普令大眾發菩提心呢?

照師說:我實無心,說出恐生疑謗,未獲利益,反遭罪業。

梵僧道:大聖文殊現在此山,尚招人謗,況汝所見?不過要使眾生見聞此者,發菩提心,去惡興善,離苦得樂也。照師聞已,便憶其所見,錄之於冊,傳示他人。

時有江東慧從法師者,於大曆六年一月,與華嚴寺內崇暉等三十餘人,隨同照師到金剛窟所,找到立石標記,指述所見之般若院,後來便於大聖現竹林寺的地方,建寺一所,寺成,命名為竹林寺」。

以後,法照禪師也不知所終。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菩薩應化篇》

回菩薩應化篇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