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精進佛七 (43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68)佛光心光相交映

【國曆六月廿八日(農曆五月十八日)星期三  天氣:晴】

  繁星猶燦燦,而曙光欲露,這時,清覺寺念佛堂的周圍,光萬丈,陣陣檀香,更是沐人心靈。大眾在睡眠中,突「托托……托托……」的板聲振醒,又被香氣熏沐,倏悟此是佛七的先聲,紛紛起床盥洗,整衣入堂;看似緊張,但卻井然有序,絲毫不因人多而紊亂。清晨的空氣涼爽而新鮮,故人人精神旺盛,第一枝香的念佛聲,特別嘹亮而懇切。

  我想佛七期間,大眾若能長保此時的心境,何愁不能獲證一心呢?雖然各人業力不同,難以盡如所望,但「一勤天下無難事」、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只要心存至誠,精進不懈,相信必有一番成就的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7)師嚴而後道尊

【國曆六月廿七日(農曆五月十七日)星期二  天氣:晴】

  昨旅途的勞累,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,今天大家的精神,都顯得特別飽滿,絲毫沒有一點疲憊之態,加上山上清新的空氣,迷人的景色,心情更是愉悅。

  早餐後,於八點半集合參加佛七大眾,在念佛堂的齋堂,聆聽上人講解「入堂、念佛」應遵應守的各種規矩。上人開示云: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東清覺寺第四屆精進佛七日記

煮公上人講

弟子舜生記

66)上善雲集選佛場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5)是苦是樂,隨人而異

  中午過堂,上人表堂云:「這是此屆佛七最後一次過堂,此後除非大家發心再來,不然要想再有如此的過堂吃飯,機會就很少了。

  過去,叢林過堂是很苦的,我生不逢辰,出家後的生活,大都是吃苦的多。大家別以為這種過堂飯菜不好,其實在大陸過堂所用的飯菜,是非常難下嚥的。我以前在普陀佛頂山時,見風景雅麗,甚宜自修,而且山上亦成就個人閱藏,於是,我就討閱藏單,住進去。那時有四個同道在一起閱藏,但不到一個月,都因過堂所用的飯菜難以忍受,所以一個一個離去。我是第三個走的,走的原因是前寺講《法華經》,為聽經而離開;聽完經,復為常住留下,請任知客,遂不再上佛頂山。任執事時,飯食亦較好,但也只一樣沒放油的菜,飯是糙米摻地瓜,不過可以自己客堂加菜;可是佛頂山過堂,早晚稀粥,菜有豆渣時,算是最好的了,且只有逢年過節才能享用到,平時飯菜之差,就難以形容了。

  有人羨慕出家人的清閒,但卻少有人能知他們所受的苦。可是此地齋堂的飯菜,要是被叢林住的和尚見到,會以為是在過年呢!常住對大家真是無微不至,不但飯菜好,而且休息時間又有水果。大家來此何嘗受到苦呢?這七日七夜,能讓大家無憂無愁的全心念佛,真不知是幾世修來的福報呢!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4)父受子鞭,子不知

  宋朝五祖戒闍黎是文殊菩薩的化身,有一次,他見一人騎騾,而騾不知何故,無論被騎者如何鞭打,亦不肯走。此時五祖戒闍黎適經該處,見此情形,不禁長嘆說:「子騎父背,父受子鞭。」騾聞言,忽跳起,把人摔下,跪在其前求救。菩薩即以甘露法水灑騾,說:「陳茂榮!陳茂榮!家富害人剋眾成,佛法僧寶全不信,報此情形幾時停。」騾受甘露水,聞呵後,忽能人言:「我為人時,因剋眾斂財,為富不仁,又背著兒子,用百貫錢買幼妓淫樂,死後兩次作牛,償還鄉民錢債,七易主人,始脫牛胎,現變騾以償我子,被子騎、甚至被打,心雖憤懣而難言。今蒙大士賜予甘露,口才能言。」

  其子聞之,方知騾為其父轉生,乃抱騾痛哭,並跪求菩薩慈悲解救其父。菩薩即為騾說法,騾聞法而哀痛莫名,自碰牆而死。騾死,菩薩復教其子,拿錢布施做功德,以超度之。其子依教奉行,後其父來托夢云:「蒙菩薩慈悲救拔,現已脫騾身。」其子夢醒,復廣行一切慈善救濟,供養三寶諸功德,迴向給其父。當第二次,其父再托夢時云:「蒙子樂善好施,供養三寶之功德力,已獲超升天界。」

  我們凡夫,只是能知今生為人父母、子女,可是父母死後,即使相會,亦是不知。像陳茂榮變騾,要不是遇到五祖戒闍黎,又怎能知其有如此因果?一旦墮落,又焉能望子女救度呢?慳貪墮落,惟有布施做功德,才能獲救,這就是一例。但若慳貪成習,要想打破,也是很難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3)斷惡修善,專心念佛

  晚間,上人開示說:

  今天佛七已第六天,明天就將圓滿,不知大家所得如何?或只空空的虛耗過去呢?我感覺此次佛七,沒有前兩屆的精進氣氛,尤其男眾方面有人好講話,雖說是習氣難改,可是來此就是為了斷惡修善,專心念佛,如果壞習氣不能改,那我們又能修什麼行呢?我曾一再勸大家,要少說話、多念佛,犯者自掛布條,以示懺悔。然仍有人我行我素,沒有一點慚愧心。古德云:「寧動千江水,莫擾道人心。」因為擾亂人的修道,即等於扼殺人的慧命,其罪過是很大的,好講話的人,對此應該警省。

  佛七只剩下一天,希望明天,大家能警惕自己莫再犯;如無心犯錯,盼能於佛前拜佛懺悔,自動掛犯規等布條,以表示慚愧。只要大家有慚愧心,並懇切念佛,雖然只有一天,也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。有一首詩云:「始知生死事無常,莫道先從老者亡,大限來時無定準,青春年少也提防。」又說:「莫待老來方學道,孤墳盡是少年人。」因此,我們既聞佛法,又得來此專修的機會,就應好好把握,精進修持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2)拜佛莫越禮

  中午過堂,上人因見大家對齋堂裡的規矩,還不甚瞭解,特表堂云:

  大眾欲進齋堂時,糾察師必先到齋堂監視,由維那領導依序進入。入時,由左邊進者,須左腳先進,右邊入者,右腳先進,等大眾全進齋堂後,大和尚方進。出食時,侍者須到大和尚處取食;如大和尚不過堂,則到首座或維那師處取食。

  還有,關於大殿裡拜的蒲團,放在中間者,是專為住持和尚而設,後面則是當家師的,一般人只在兩邊拜。如果在中間之住持當家師這兩處拜,即為越禮。但如諸山長老來訪,也可以在中間拜;然若本寺住持是長輩,則諸山長老也不敢在中間拜。此是一種尊師重道的規矩,身為三寶弟子不可不知,以免無意間犯了失禮的舉動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1)為成道業,應學忍辱

  出家遠離了家庭的恩愛,拋棄一切私情,為的是能全心追求無上正道,解決生死問題。故古人出家,不惜跋涉之苦,歷經千山萬水,覓師尋道,親近大善知識,為的是求一個「了脫生死」的方法。當親近善知識時,不知忍受了多少委屈,身心受了多少折磨,才能得一個安身處。

  像古德法遠禪師,為了親近省念大師,所受的一切折磨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據說,省念大師接眾非常嚴格,常對欲親近者無緣無故打罵,甚至用水潑,並做出種種使人不耐煩,而難以忍受的舉動,趕人離開,很多人因此不敢親近他。但法遠禪師一一都能忍受,絕不離開。當省念大師問他何以趕不走?他即很恭敬回答:「我經千山萬水的跋涉才到此地,無非是想親近大善知識,怎能為了一瓢水、一點呵罵,就把我趕走呢?」大師見其有此真誠,遂允其掛單,並安為典座。典座是負責廚房的工作,任務繁重又辛苦,這時大師又因食物問題,常被寺眾埋怨,然法遠禪師雖有苦難言,但卻逆來順受,委屈求全。

  有一次,省念大師外出,法遠禪師以疙瘩麵作為寺眾的食物,省念大師回來後,加以責罰,並予以遷單;禪師受責、被遷單後,無處居住,乃搬到走廊下,日間托缽、化緣賠償,但被大師看到,又趕走,說:「這走廊也是常住的地方。」他遭受到像這樣的折磨苦難,毫無半句怨言,依然不肯離開。大師觀察了一段時間後,知為法器,乃當眾宣佈付法給他。大眾見其得和尚付法,非常羨慕,但有誰能知,他是經過多少痛苦,忍受多少委屈,始以堅毅不拔的意志,獲得賞識而傳法?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0)催命五信使

  現在,我再講幾個有意義的故事,來說明人命無常,命終之後,「萬般將不去,惟有業隨身」的道理。

  古有一人,猶正忙於事業及家庭、兒女事,突然間竟一命嗚呼。其魂被帶到陰間,一見閻王,即責其未發信,而突令他死,致使不能預作安排,顯得有點手忙腳亂,實在很不甘心!

  閻王被問,反而笑著說:「我已五次派人傳達消息給你,自己卻迷惑於五欲,不知警覺,怎可再怨天尤人呢?你記得嗎?你本來非常明亮的眼睛,有一段時期,不是開始昏花嗎?這就是我派人給你的第一封警覺信,而你卻不理會。以前你爬山本來很有勁,但有一次是否忽然感覺,稍微爬動,即汗流浹背、氣喘如牛、渾身無力呢?這是我通知你的第二封信。再者,是你的牙齒一向很堅硬、齊整,可是為什麼你忽然感覺一顆一顆蛀蝕脫落,稍硬一點的食物就咬不動呢?這便是我第三次通知你的信號。還有,你的耳朵不是很敏感嗎?可是你就沒注意到,為什麼漸漸遲鈍?甚至有時大聲叫你,你也聽不到呢?這就是我第四次通知你的警惕信。最後更加明顯的,使你烏黑的頭髮一根一根變白,並稀稀落落脫落了很多。像這樣一次又一次派人送信警告你,可是你一點也沒醒悟,只知為兒女、事業而忙,如今又不知反省,竟怪起我來,未免太沒道理!」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9)人命無常須自警  生死未了應早辦

  晚上,上人又開示說:「人命無常呼吸間,眼觀紅日落西山,寶山用盡空回首,一失人身萬劫難。」這首偈,道出了人生無論如何美滿、健壯,總難敵人命的無常。一般人小事聰明,大事卻很糊塗,凡事你爭我鬥,斤斤與人計較,對於自己的生死大事,卻一點也不關心。可是他平生和人爭鬥來的名譽、錢財、美色,至命終,除了所造的善惡業外,又能帶去什麼呢?

  所謂「萬般將不去,有業隨身。」古人也有一首詩:「我見世人日日忙,廣營田地置田莊,到頭一物拿不去,獨有骷髏葬道旁。」又說:「舉世盡從忙裡老,誰人肯向死前修。」寒山大師也有詩說:「可嘆浮生人,悠悠何日了?朝朝無閑時,年年不覺老。總為求衣食,令心生煩惱。擾擾千百年,去來三惡道。」這些詩,正說明了眾生迷茫的情形,不知大家聽後,有什麼感觸呢?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8)懈怠墮落  精進剋果

  另外,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,有一次,在聽佛說法時打瞌睡,被佛陀呵斥說:「咄咄汝好睡,螺螄蚌蛤類,一睡一千年,不聞佛名字。」阿那律受到佛陀斥責後,對他自己的懈怠,大發慚愧心,乃向佛陀懺悔,並發誓盡形壽不再睡眠,自後即不眠不休精進用功辦道;但因其過於用功,以致雙眼失明。佛陀見其失明,教他修「金剛照明三昧」,阿那律受教後,如法奉行,因其能專心一意,故不久即證三昧,而得「半頭天眼通」,成為佛弟子中,天眼第一的阿羅漢。

  在阿那律獲脫生死問題後,曾說了一首偈:「如觀掌果三千界,好樂睡眠比畜生,不是一番精進力,可憐永失此元精。」可見娑婆世界的眾生,就是在佛世,依然須經過逼迫警策,方能證得道果。希望諸位以古人為戒,時時警惕自己,勇猛精進念佛,以期剋證一心不亂的境界。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7)忤逆相即是解脫相

  我們薄地凡夫,大家都具有懶惰性,不經警策逼迫,絕不肯自動用功。如佛世時,頻婆娑羅王與韋提希夫人,被他那忤逆的兒子阿闍世王關起來,在悲痛和求救無門的情形下,才生起向佛陀禱告,求了生死的心來。佛陀也無所不應,顯現神通,示十方淨土殊勝,宣說《十六觀經》,令其生極樂世界,以了生死。

  當時阿闍世王,如能孝順承旨,料想頻婆娑羅王也不會求解脫之道,韋提希夫人絕難發「求生極樂」的心。此正如不二法門所示:「忤逆相即是解脫相。」肯修行的人,處在逆境,更易發精進心。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6)色身交於常住,生命託於龍天

  晚上,上人為眾開示云:

  禪宗有一句話:「大事未了,如喪考妣;大事明了,如喪考妣。」這是什麼意思呢?所謂大事,就是指我們輪迴六道的生死問題。真修實行的人,對此大事若不能明白,就如同喪失父母似的悲痛無依。古德往往為解決生死問題,翻山涉嶺,踏破多少雙草鞋,坐爛多少蒲團,受盡了多少的喝斥責打,忍受了人間多少常人難以忍受的苦楚,不休不眠,始獲大悟,了脫自己的生死大事。當其開悟後,回想自己在六道中輪迴,所受的一切痛苦,從今以後再也不必去忍受,內心有所感觸,喜極而悲,不禁大哭一場,亦猶如喪失考妣一樣悲切!

  像一、二屆佛七,都有人喜極而泣,哭了好幾次。如鳳山一位吳太太不知在打七時,哭了多少次,回鳳山後,於開佛教婦女會,向大家介紹,參加精進佛七的難得和受益時,又激動哭出聲來。這都是來此參加的人,深感這種精進佛七,千載難逢,而慶幸自己能遇到,並獲得法益,不禁流下歡喜的眼淚。希望你們大家既然來此,應把握良機,放下一切,好好為自己的生死,做一番準備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5)莫入寶山空手回

【國曆五月十五日星期一】

  本是晴朗天氣,今天忽又轉陰,似在警惕來此打佛七的四眾佛子,暗示他們念佛不夠真誠,連上天也為他們散漫、不守規矩的行為,而把光明遮住。昨天煮公上人耳提面命,勸大家愛惜光陰,勿於佛七中,閒談雜語,辜負此大好良機;可是眾生的習性就是如此,身入寶山,卻不知取寶。佛七已進入第四天,大眾依然不能遵守規約,如法奉行,令人有眾生難度之感!

  中午過堂時,上人復表堂,再三勉勵大家,好好把握有限的時間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4)一子出家,九族超生

  黃蘗希運禪師,幼年喪父,母子二人相依為命,後來希運禪師為解決生死問題,捨俗出家。其母因思念兒子,天天哭泣,以致雙眼失明,但總希望能再遇到她的兒子,故每逢有出家人過其村莊,即邀請至家中供養,並代其洗腳,因她兒子左腳底有一顆痣,希望在洗腳時,能認出其子。

  如此經過了很多年,有一天,希運禪師行腳參學,路過家鄉,見其母如此癡情,恐道業未成,復為情所牽,不得已忍痛,右腳母親洗兩次,不敢相認。其母未詳察,尚請禪師代覓其子。

  至希運禪師離開後,鄰人問,何以平時思念的兒子,現在已經回來,怎麼又讓他走呢?其母聽後,才知才讓她洗腳的出家人,即是她兒子,於是急忙隨後追趕,追至江邊,希運禪師已乘船至江中,其母因目盲,不幸掉入江裡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3)欲成道業,先脫俗情

  現在我再講兩禪宗祖師專心辦道的公案,以證明「至心修持,必剋其果;懇切念佛,當證一心」的道理。

  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,湖北蘄川黃梅縣人,他的身世相當奇異。傳說破頭山,有一栽松道者,修行有年,於八十歲時,向四祖求法,但四祖嫌他年老,不堪荷擔如來家業,因此對他說:「倘若來世,我可等你。」栽松道者聞言,即禮別四祖,走到一條河邊,見一少女在洗衣服,就向前作禮,請求到她府上借宿。少女不敢作主,道者隨即回山,當日就坐化了。

  從那天開始,少女因偶食一梅實,竟無故而懷孕,其父母以為女兒做出了不可告人的醜事,敗壞門風,氣得將她逐出家門。少女遭此無辜,百口莫辯,十月懷胎滿後,生下一男孩。該少女因為無緣無故懷孕生子,自怨不知前生造了什麼罪孽,致今生遭此不幸,一切的恥辱都是這小孩帶來,當時很氣憤說了四句話:「今日無情似有形,冤家到此不分明,遍身有口難分辯,急水灘頭洗不清。」說完即狠起心腸,把小兒拋下急流中,不料小兒不但沒有被急流沖死,反而逆流而上,又回旋到她站立處。她見了既驚且喜,忙把他從河中抱起來,再也不忍心弄死這來歷不明、自己所生的嬰兒,並以乞討為生,養育該兒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2)末法時念佛方能得度

  晚間上人對眾開示:

  佛法分正法、像法、末法三個時期,修持亦有信、解、行、證四個階段。正法時期,因佛在世,聞法修持證果較易;像法時期,離佛世不遠,故依經修持證果者,亦不甚難;到了現在末法時期,已離佛世二千餘年,欲求真正發心修持者,本就不易,證果者更是難見。像我們舉行精進佛七,每個月都在雜誌刊物上發表,可是自動報名參加者卻很少,每次都需靠人緣去三拉四請,始能湊足所定人數;而且有的雖信佛、念佛,然卻忙著做例行公事,敷衍而過,肯真正為了生死,而發心念佛者,可謂極少。這也是末法時期的現象,更是念佛難以剋證一心的原因。

  這裡每次佛七,必先授八關齋戒,因此在佛七期間,前兩天都講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及功德,以提起大家受持的歡喜心,以後幾天,才講有關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,及感應實證事例,加強大家念佛的信心,在佛七中能勇猛精進。但因每次參加佛七者,程度參差不齊,有信佛修持多年的老參上座,也有初入佛門,甚至未皈依三寶者,故欲應機說法,頗覺困難。如要依老參上座,則初信佛者必難聽懂;若依初信佛者,則老參上座,未免有老生常談之感。因此為使大家都得法益,深淺並談,希望大家能各取所需,發精進念佛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1)粥有十利,饒益行人

  早上過堂時,上人因食粥而開示云:

  我們早晨何以吃粥呢?因粥有十種利益:一、除飢,二、消宿食,三、利大便,四、除風,五、增顏色,六、增氣力,七、增命,八、聲音清脆,九、降渴,十、舒暢快樂。修行人吃粥有益於辦道,故供養偈云:「粥有十利,饒益行人,果報無邊,究竟常樂。」陸放翁也因食粥的益處,作了一首詩:「世人個個學長年,不悟長年在眼前,我得宛邱平易法,只將食粥致神仙。」平時,我們只知念供養偈,很少人知道它的意義,今利用此機會,向大家解說,以增廣見聞。

  中午過堂,上人因見大家依然故習未改,散漫、懈怠,不知把握機緣,特再表堂,鼓勵大家精進云: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0)良緣難遇莫空過

【國曆五月十四日星期日】

  「一寸光陰一寸金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」可是此屆參加者,卻少有人,能領悟此點,雖然佛七已進入第三天,煮公上人也一再的勸勉,但依然有人,猶如家居時之散漫,根本忘記了來此打精進佛七的目的。眼看大好機緣白白浪費掉,真為他們可惜!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9)善習結果,惡習結業

  晚間上人開示云:

  今天是佛七的第二天,大家初次參加精進佛七,對於每日九枝香的念佛,似乎漸漸覺得習慣,甚或能得感應,見到瑞相,獲得身心輕安!當然,欲得好境界,也須看大家用功的程度,和善根福報的深淺而定。如第二屆佛七,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修,均見到瑞相,獲得感應;可是也有些人一無所見,這都是由於個人的善根和精進程度不同,而境界各異。但我相信,只要大家肯勇猛精進,至誠懇切的不停念佛,多多少少總會有感應。所謂「一句阿彌陀佛,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」更何況是七日七夜不停的念佛呢?佛言:「一發大心,遠勝多劫布施功德。」但業障深重的人,雖然教他念佛,甚至以利誘勸他,亦是不肯的。

  據古德言,宋朝奸相秦檜,生前造業太多,死後墮落地獄受苦,地藏菩薩在地獄度眾時,欲救拔他,教他念佛,但秦檜卻因罪性太重,為惡業所障,而不肯念,致難脫其苦。道源法師也曾說過,有一次他在北京時,見到很多叫化子,就教他們,凡念一聲阿彌陀佛,即可得一錢。那些乞丐有的很高興、很虔誠的念,有的看在錢的份上,也勉強的念,可是卻有些人無論如何也不肯念。由此可知善根薄、業障重的人,明明知道有好處,也是頑強而不肯發心念佛的。為善為惡都是習慣使然,有的人雖然知道「念佛一聲,福增無量;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」,但因無此習慣,不能如法奉行,而對於貪瞋癡等卻養成習慣,日日追逐而不知其惡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