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精進佛七 (436)
- Sep 10 Sun 2017 22:09
淨土三經 說明念佛往生
- May 03 Wed 2017 20:39
普陀精舍祈求世界和平念佛
- Feb 28 Tue 2017 10:47
記清涼寺報恩佛七
記清涼寺報恩佛七
文:馬遜(即隆迅法師)
錄自:《塵沙掠影》P.181〜P.185。
學了二十多年佛,我不曾趕過經懺法會,僅在恩師樂果上人住世時,初一十五參加隨喜禮拜。至於佛七、禪七,更從不曾參加過。這一趙參加臺中蓮華山「護國清涼寺」的報恩精進佛七,可算得是個人修行生活的另一種體驗,又因此機緣,有幸親近該寺慧顗長老,受益匪淺。
- Dec 12 Mon 2016 20:23
十、佛七創始10年和未來之展望
十、佛七創始10年和未來之展望
籠籠統統地說明精進佛七的創辦經過,歷經10年的變遷,最初一年要舉辦10多次;開始的3、4年是每個月1次,又再改成2個月1次,後來因為清覺寺要建大雄寶殿,就不能定期舉行,所以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舉辦。比如泰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海外信徒組團回國打佛七,而他們回國2次打佛七也是由我主持。
當清覺寺的大雄寶殿、佛堂和齋堂建好了,一切也都上軌道了,我卻有一個感想:過去的清覺寺是一個很荒涼、很落後,在深山裡邊什麼都沒有的地方,正因為什麼都沒有,所以才能打佛七;那時既沒有人到,更沒有車水馬龍的聲音。
- Dec 12 Mon 2016 20:11
九、報恩精進佛七之說明
九、報恩精進佛七之說明
報恩精進佛七,從民國68年開始舉辦,今年是舉行第3次,我之所以要辦報恩佛七,是因為過去在佛七期間(大專佛七)都規定不准打齋、讀訃文、消災、超度等等,所以很多想參加佛七而又沒有辦法參加的人(以往參加精進佛七者,僅限大專生與教師)就失去分享的機會了。因此,我在3年前就想到報恩佛七的方法。
所謂報恩者,就是報祖先之恩,這可說是大開方便之門,參加的人不限程度、年齡,每年都是在清明節舉行。在報恩佛七中,可以接受報名超度,五百塊錢一個牌位,全省各地的人都可以參加,甚至人不必來而把祖先姓名寄來亦可;我們並不是為了金錢,而是為了便利大家超度父母的孝心,自己來參加固然可以帶牌位,但就是不來參加而只要把名字寄來,我們也代辨。
- Dec 11 Sun 2016 20:25
八、佛七中種種不可思議之感應
八、佛七中種種不可思議之感應
有些感應是可想像得到的,並且可以實現的,有些則是不可思議的。
第一個講臺大教授楊惠南,我不知道他是特別好睡的人,而佛七期間只能睡4個小時,他們又是讀書人,平常沒有拜過佛,一下子一天1,000拜,這樣勞累下來,因此睡眠不足而常打瞌睡,於是,我就下一個命令:打瞌睡的人都跪下來。楊惠南是第一個跪下來的,而且把膝蓋磨破皮又紅腫了,因此他只好將手帕、毛巾、衛生紙都拿出來墊在榻榻米上。
- Dec 11 Sun 2016 20:21
七、佛七中發生的有趣感應故事
七、佛七中發生的有趣感應故事
精進佛七中的感應,可以說每期都有,甚至參加的每一個人多少都會有,有的感應是正常的、有的是很有趣……,現在就舉幾個很有意思的感應事蹟來說。
第一個故事是在臺東普通佛七中的感應。
- Dec 11 Sun 2016 20:14
六、精進佛七與其他大專活動不同
六、精進佛七與其他大專活動不同
我們佛七與其他大專活動所以不同之處比如說:佛七期間禁語,而且念佛、拜佛比其他活動都辛苦,因此,我們所預備的也與其他的佛學講座、夏令營或齋戒學會之類完全不同。
如護七人員中,安排有醫生、護士,因為大家睡眠少、拜佛多,常常因體力不支而出事,若學員生病,有醫生隨時看護就不用我們煩心。今年的第2期,就有2位正式的醫生參加。我們也常說,佛七就等同在前線作戰一樣,若有人受傷,護七人員馬上擡出去救護,不能因為一、兩個人病倒,就停止念佛。
- Dec 10 Sat 2016 19:53
五、佛七中的辛酸與快慰
五、佛七中的辛酸與快慰
我們每個月舉行1次佛七,參加的人都是自動從各方來的,雖說是全省性,不過還是臺北來的比較多,我們也知道現在不像從前的農業社會,能夠抽出時間來打1次佛七是很不容易的,尤其是臺北的人去一趟臺東,總有2天要花在交通上。有時候,一個佛七只有10幾個人參加,甚至3、4個人,所以,我每次去主七就說好要10個人以上,若是2、3個人就乾脆不舉行了。
至於佛七中的艱辛,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。
- Dec 10 Sat 2016 19:47
四、出家班精進佛七之經過
- Dec 10 Sat 2016 19:43
三、大專精進佛七之經過
三、大專精進佛七之經過
大專精進佛七是在民國63年開始舉辦的。
說到緣起,就要再次提起我的病來。因為我的病是不能講經說法,所以才想到以打佛七的方式自利利人。而舉辦大專精進佛七,是由於過去有好幾次大專生參加精進佛七後建議的,雖然我有我的苦衷,但最後大家都這麼講就不能不辦了。
- Dec 09 Fri 2016 21:09
二、佛七中舉行八關齋戒
二、佛七中舉行八關齋戒
在佛七期間受八關齋戒,這是過去祖師也未曾做過的。受戒方法有兩種:
一、採取懺雲法師的方式——依據八種長養功德經,受戒時間只有10幾分鐘,而他辦的齋戒學會是依八關齋戒為名,其對象也是大專學生。
- Dec 09 Fri 2016 21:03
一、精進佛七之動機與初創
一、精進佛七之動機與初創
關於精進佛七,舉行到今年已整整10年了,這10週年的回憶,就要從最初創辦的動機和經過談起。
說到動機,可以溯源到我自己的身體。民國47年,我在北投閉關,1年之後,剛好在八七水災那天摔了一跤,這一跤摔得不輕,不僅頭部受到腦震盪,而且連身體也跌傷了,不得已只好出關到臺大治病。
- Oct 06 Thu 2016 11:13
民國煮雲醒世大師精進佛七開示錄節要
出自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輯《念佛法要》 (卷一)
念佛八法,第一、攝心念:把心收攝起來,即所謂: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。」一切時,一切處,甚至睡眠時,亦不忘彌陀聖號。第二、勇猛念:打個比喻,如窮人求財寶,縱然財寶放在老虎口中,或蛟龍窟底,也要前進不退。念佛有這種精神,決定往生。第三、深信念:我們念佛,須具深信切願,了生脫死之心。第四、觀想念:如觀佛三十二相好,念念見三十二相,忽然在前,如獲至寶,可參考十六觀經觀想念佛的方法。第五、息心念:息掉一切愛憎心,名利心,功過心,希求心,貪戀心,人我是非心,唯念念在佛。就是把一切生死心放下,只存一念佛心。第六、愛慕念:如少背母,五內悲愍,求佛哀憐攝受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:「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」即是說:佛如一位大慈母,時刻盼望我們這些流落異鄉的浪子,能早回故鄉。我們若能如兒子念母親一樣,憶念阿彌陀佛,佛決定來接引我們,這是二願契合的緣故。第七、發奮念:拿大學聯考為例,若今年沒考上,發奮圖強,明年再來,要有這種再接再厲的精神。又思:淨土聖賢,都是凡夫去的,我亦不能自輕,也一定要去。第八、一切念:凡見聞覺知,毛孔骨髓,無一處不念佛,如此名為真念佛,要全身都在念。
三種念佛不相應,第一、心性不純,若存若亡故。念佛時恍恍惚惚,心有時在有時不在,沒有拿出全部力量,因此不得感應。第二、心性不一,無決定故。念佛無決定心,亦不得感應。第三、心性不相續。念佛時不能相續下去,一會兒念佛,一會兒做旁的事,也不得感應。此三事輾轉相成,以心性不純,故無決定心,無決定心,故心性不相續。此三事與佛相違,故念佛不得感應。
- Oct 04 Tue 2016 19:18
勇猛精進見佛,得知家族悲劇由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