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180363-1.jpg

十四、極樂寺四住持

我們在白公的方丈室,看到歷代住持的相片,共有六位,白老法師說:極樂寺從開山到現在,正式住持只有四位,第一代住持是妙蓮老和尚,第二代是本忠老和尚,第三代是圓瑛老法師,第四代是本團的團長白聖老法師,現在筆者將這四位住持略為敍述如下:

 

妙蓮老和尚,是第一代的開山祖師,是福建省歸化縣人,俗家姓馮,他的父親名馮書泰,是一位飽讀詩書的秀才,母親楊氏,雙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,持家念佛,共修淨業,後來他父親去怡山寺出家為僧,他母親在家門大放鞭炮,歡送丈夫出家,邑人鄰居為之駭然。之後,妙蓮老和尚從事貿易商的工作,事母至孝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180095-1.jpg

十三、檳城極樂寺

檳城最大的名勝古剎--極樂寺,凡是各地的遊客,到了檳城如不遊極樂寺,可說真是如入寶山空手回了。

 

極樂寺有天然風景之勝山水之奇,更有人力結構點綴之工,松楹桂廡,上出重霄,碧閣丹梯,下臨無地,芝草千叢,香花萬簇,遊憩其間,頓覺瓊樓玉宇,尚在人間」(這是寺碑之語)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180062-1.jpg

十二、妙香林寺與廣餘法師

檳城名剎妙香林寺,座落在升旗山的山麓,環境幽雅,風景宜人,是座修心養性的好處所。公元一九三九年,厦門南菩陀寺的會泉法師,來到檳城弘揚法化,受到各界的歡迎。當時有位林炳照居士偕其夫人,同是虔誠的佛教徒,他們一致認為老法師四處弘法,但沒有一個固定的道場,非常的不方便,也就發大心,效法須達長者施金,建立祇樹給孤獨園供僧的舉動,而在升旗山的山麓買了一塊土地,創建妙香林寺,供養老法師,作為弘法度眾的道場。

 

當會泉老法師塵世緣盡圓寂以後,由宏船法師繼承其衣鉢,並請廣餘法師為監院。由於妙香林寺建築的年代已久,牆壁傾圯,樑柱腐朽,日趨敗壞,且深感此寺缺少一巍峨莊嚴的大雄寶殿,因此廣餘法師等多方努力,沒多久,地藏殿、會泉法師紀念塔都建成了,又購買了左側的屋宇及空地,並籌建大雄寶殿,與兩旁的雙層樓閣。從建築的藍圖裏看,這是一棟綠瓦雕龍、巍峨秀麗的建築物,這將使妙香林寺煥然一新,而且使檳城又將增加一處佛教觀光的勝地,並吸引各地的旅客嚮往參訪,而成為升旗山麓的名勝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-0610-15-2.jpg

十一、升旗山高處不勝寒

有一位陳少蘇先生,為檳城八景之一的升旗山,作了一首詞說:

 

蠶經劈開煙樹,未許崎嶇礙路,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7cy_5.jpg

2.夢見印光大師

竺摩法師,曾在靈岩山拜見過印光大師,有一次在夢中,印光大師對他說:度眾生不要怕身體不好,只要你肯發心,身體會好的,不肯發心,怕勞累,不但身體不會好,恐怕也活不久,到南方去吧!南方的眾生,須要你去度化。

 

由上述兩則感應事蹟,筆者不顧當事者願不願意,擅自把它向讀者介紹,一來祈請竺摩法師能夠見諒,二來要向讀者交代的,是希望讀者能夠體會其中的含意,人生不過只有短暫的幾十年時間而已我們應當利用有生之年,做些有利人群的事,正如印光大師向竺摩法師所說的,假若我們活著,只圖自個兒的享受,即使長壽,對人群、社會又有何益處可言呢?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078.jpg

1.菩薩放光摩頂的感應

抗戰期間,竺摩法師在澳門學畫,那時是三十三歲。竺摩法師二十多歲就已成名,因他常在《海潮音》發表文章,且在各地講經的緣故。

 

那時法師因生病,咳出的痰很濃,且都咳不出來,雖經中西醫的治療,也都無效,而西醫又診斷證明難以挨過七天,法師心裏非常痛苦,自想:自小就皈依,又發願出家,可是空有滿腹文學,雖然能講經給人聽,而自己卻不脚踏實地的修持,至今遇到生死關頭,什麼字畫文章也救不了自己,還是放下一切,專持大悲咒,念《普門品》吧!法師這麼想,也就這麼做了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067.jpg

十、藝德雙全的竺摩法師與三慧講堂

一副矮矮的身子,清秀的臉蛋,常掛著慈祥顏貌,道德文章名震於世,在星馬一帶是青年偶像,且為佛教徒所景仰的竺摩法師,是浙江雁蕩山下人,現年五十九歲。出家於民國十三年,時年僅十二歲,是太虛大師的座下,芝峯法師的徒姪。十六歲時,觀宗寺諦閑老和尚過七十六壽,他來拜壽,就在根慧方丈和尚所舉辦的弘法研究社,研究佛學。民國十九年,就讀於閩南佛學院,與當時東初、印順二位法師,都是同窗好友,同學之中,他與現在在臺灣的如萍法師最年輕,與成空法師最要好。二十一年畢業後,隨著太虛大師到各地去弘法,並為太虛大師作筆錄,在太虛大師的作品中,有好幾本書都是他筆錄的。二十二年,入武昌佛學院的研究院,繼續研究佛學。二十四年,又隨太虛大師到香港、廣州等地講經。

 

法師在這段期間,曾跟嶺南的名畫家高劍父學畫,後來有一陣子,他隱居起來,與外界斷絕往來,所有的親朋同參,都不知他的去向,時有人謠傳,他是改變了生活,與高劍父的女公子結婚了。由於法師早年成名,一下子失去蹤影,也就難免有人做多方面的猜疑了,當時芝峯法師常為此事而嘆息。這個謎底,一直到民國三十八年,法舫法師在香港鹿野苑講經時,他忽然的出現才揭曉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180325-1.jpg

九、檳城三菩提

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是佛法上常聽到的術語,它是一位成佛者體證到的境界,也是一位學佛的人所嚮往,希望自己今生也能證到的「無上正等正覺」的境界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,「阿」字譯為「無」,「耨多羅」譯為「上」,「三」釋為「正」,「藐」譯為「等」,「菩提」譯為「覺」,故三菩提是正覺的意思。

 

在檳城境內,有菩提學院、菩提中學、菩提小學,此三所佛教教育機構,雖是同屬一個單位,但教育性質及名稱是不同的,所以筆者來個三菩提的特別命名,因為它們都是教育機構,且都是佛教界所辦。佛教的教育,就是在使迷途的人,能找到一條正確的歸路,使其背迷返覺,所以我想這個命名,大概不會有多的出入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180312-1.jpg

八、陳校長獻身佛教

陳少英居士,是位畢生獻身於教育工作的園丁,早年畢業於上海美專藝術教育系圖音科,曾在大陸擔任過中學及小學的教員;二十七歲時來到檳城,在檳城福建女校(改名為檳華女中)當教師;當時王弄書居士,在菩提學院與該院住持陳寛宗居士等,創辦菩提義學,而被聘請擔任音樂課程。

 

公元一九四一年,日軍南侵,檳城淪陷,義學也就停辦了。時慈航法師在菩提學院講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等,因此機緣,她能聞到正法,並起正信,而以慈航法師為證明師,皈依三寶。公元一九四六年,她與菩提學院主持及諸護法協助,發動創辦菩提小學,擔任校長的職務。一九五年,胡文虎獨資捐建菩提學院的院舍落成後,該院主持,將院舍的一半作為小學的教室,跟著由王弄書居士,向董事部建議創辦菩提中學。一九五四年,教育局正式批准,因教育法令,中小學行政須分開辦理,因此,陳少英居士仍然負責校長的工作,直到一九六八年才退休,在還沒退休前,曾經為總會創辦星期日幼稚義學園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003_o.jpg

七、馬來西亞佛學院

佛教總會的三大工作是:宣揚佛法、興辦教育、推行慈善;在這三項工作目標中,以興辦教育為最重要。因為佛法的宣揚人間,及慈善事業的推行,必須要有適當的人才,而人才的造就,是在有關方面的培育,佛教總會有鑑於此,且為了使青年學生能夠有探討佛教真理的地方,所以在一九五九年,總會成立的時候,就有創辦馬來西亞佛學院的草案,直到一九六九年四月,總會會所工程完竣時,大家也就在極樂寺集議,通過決定創辦佛學院,來執行第一屆會員大會的議決案。後來,經過半年多的籌備,佛學院才在一九七年三月正式開課。

 

馬來西亞佛學院,今設有中級、初級二班,學生共有五十多位,院址在檳城車水路一八二號,董事長是真果法師,院長是竺摩法師,副院長兼導師是白聖法師,教導主任是黃蔭文居士,黃居士曾服務於廣西省的教育廳,並任福州學院的院長、七縣行政督察專員、星檳日報的主筆,為了佛教,他辭去了一切的職務,可見其為教精神是如何熱忱了,舍監是陳少英居士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