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)精進佛七  千載難逢

  晚上大迴向,上人再作開示,簡略如下:

  昨天說到八戒之修持方法,有人建議,說些淨土方面,以及命終往生的故事及證據。這個建議很好,不過淨土的書很多,如《安樂集》、《印光法師文鈔》、《淨土十要》等都非常好,平常如有時間,可以自己研究、閱讀。而關於八關齋戒方面,卻很少人講,大家既受持八戒,也應瞭解其意義、修持方法或修持之功德等。因此,今天再把八戒的情形講完,免得以後大家沒有機會聽。

  講八戒的修持與功德,在平常的佛七是很難如法的,而舉行精進佛七更難遇到,如上屆台南一位出家比丘參加之後,讚歎難遭難遇,而且是他生平第一次,參加這種嚴格的精進佛七。台中鄭孟星居士也說,台中於十八年前,曾舉行過精進佛七,由李炳南居士發起主持,那時鄭居士即與朱斐居士的太太鄧明香居士,發願拜通宵,兩天兩夜不睡覺,但至第三天,就無法支持而昏倒。那時他才十八歲,就那麼精進,從那次以後,就很少見到精進佛七,不想這次又見到了嚴格的精進佛七,正如李炳南老居士所說的預言,他老是說:「台中的精進佛七,將來還會遇緣重現的。」因此他參加之後,非常感慨,全省每年打佛七的寺院道場很多,但卻很少像我們這麼如法、嚴格的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5)回家去吧!家裡有飯吃

  過去大陸金山寺齋堂流傳一個故事,非常可笑。

  有位出家人當了僧值師,僧值師的職位是同維那差不多,其職位雖小,可是權力卻是全寺最大的,上至大和尚及各執事,下至各清眾,均須受其糾察管理。僧值師初上任時,大和尚不過堂,而由僧值師過堂,表堂講話;上任時最初三天須背熟規矩,因此他無論到大殿上或齋堂時,都見他掮著一塊寫滿寺規的長竹板,各處巡視,可說是全寺最具權力、威風者。

  有一天,他的朋友來訪,見他處罰犯規者,威風凜凜的樣子,甚感敬畏,回鄉後,把這情形告訴他母親;他母親聽了這消息,為分享其子的榮耀,故親往金山寺探望她出風頭的兒子。不巧的是,正好遇到過堂用齋的時間。過堂時,僧值師是不能一同吃飯的,而是站在大和尚座位的對面,監視大家吃飯;如果行堂來不及添飯菜,他還要幫忙。遠道來的母親,一看自己的兒子這樣苦,哪有什麼風頭好出,於是拉著兒子說:「跟我回去吧!家裡有飯給你吃。」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4)二個半人可以講話

【國曆四月十六日】

  佛七進入第三天了,大家都非常的虔誠。休息時,有多數人仍繼續念佛拜佛,而且集合的時間一到,大家都能準時站好,可惜的是,尚有人小聲交談,實為美中不足的憾事。

  早上過堂時,上人為讓大家多瞭解,叢林裡出家人的生活情形,乃作表堂,講解叢林裏齋堂的規矩,如:過堂用齋時,出家人均用缽吃飯,缽的捧法,以及一切用具,如:小匙、棕刷、缽巾等如何使用等等,都是平常難得聽到的軼聞。聞所未聞,大家心裡非常高興,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知識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3)如何得念佛三昧

  過去有人問慈照導師說:「弟子專修淨業,欲得念佛三昧,可用布施、供養、作福否?」師曰:「汝能專念彌陀,若不持戒則易毀犯戒,若不布施則長慳貪業,若不供養三寶,則有我慢業,若不恭敬一切,則有輕人罪。是故毀犯,即墮地獄,慳貪即墮餓鬼,我慢則常生惡道,輕人則世世貧賤。以此惡業障蔽,欲生淨土,其可得乎?故念佛行人,欲得淨業成就,皆須融通法要,不背經旨,庶不誤入歧途。」

  上次佛七開示時,為針對不守規矩者,因此乃為講規矩,而少說佛法。參加上次佛七的人,有多數不開口出聲念佛,這次較好,因此希望大家要發心的念,誠懇地念,提起精神,切勿昏沉。有的人於大家念佛聲音愈大時,他愈瞌睡,昏沉不醒;而於止靜時,他卻精神煥發,此為掉舉、昏沉。請多加注意,確實改正。話說多了打閒岔,希望大家發誠懇心,至誠的念佛吧!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2)談八戒、六念的重要

  晚上大迴向,上人再作開示,把昨天未講完的,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,續講簡略如下:

  昨天說八關齋戒,外應受持八條戒相,內則應具六念。八戒前四條為性戒,它本身就是罪惡。與五戒不同的是,五戒僅斷邪淫,而八戒則正淫亦斷,故云:「梵行優婆塞、優婆夷。」飲酒為萬惡之源,眾罪之本,因此遮止,不令放逸,故受持不飲酒戒,即為不放逸。八戒之後三戒,本不嚴重,但若不持,亦會影響身心;因為受八戒,即如同出家人身心清淨之生活,故須嚴加受持。持戒者可防止身口意三業之過惡:「身」之過為殺生、偷盜、行淫;「口」為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;「意」為貪欲、瞋恚、愚癡。三業清淨即為出世正因。內具六念,淨其志意,不得有其他念頭。

  六念者: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1)彌勒菩薩不下座

  中午過堂時,上人一再慈祥勸大家多吃菜,慢慢吃,不要急,並向大家說明齋堂供彌勒佛的掌故。

  故事發生於唐末五代初年,浙江寧波天童寺的齋堂內。當時在浙江奉化縣,出現一位布袋和尚,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,但他時常攜帶一只布袋,在外遊化。凡是有人供養他東西,無論是吃的、玩的,都貯存在布袋裡。假使袋中物多了,就招呼小朋友,找一塊空地,坐下來,把袋中的東西傾囊而出,讓小孩子撿著吃玩,因此一般小孩子都歡喜和他在一起玩。布袋和尚時常往天童寺趕齋,僧值師們都非常討厭他邊幅不整的瘋顛骯髒狀,但因是僧眾,亦不便拒絕他趕齋。

  叢林裡,每逢過堂用齋時,僧值師必先到齋堂巡視,維那師始帶大眾進齋堂,等大和尚來時,僧值師喊「起立」的口令,大眾起迎大和尚之後,待大和尚坐下,僧值再喊坐下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)是非只為多開口

【國曆四月十五日】

  今天佛七進入第二天,大家已經較為輕鬆,不像昨天那麼的緊張了;不過少部分人還是在小聲交談,雖然聲音很小,但這總是要不得的壞習慣。因為多說話,不但打妄想,而且容易鬧出是非來。所謂:「禍從口出,病從口入。」「是非只為多開口,煩惱皆因強出頭。」故此習慣,實應改過。我們多生多劫以來,都是用口在造業。口造四種過咎: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。因為是多生習氣深,念佛修心不習慣,閒談說是非,很習慣,所以不讓大家講話,而要出聲念佛,就是這個原因。

  今天星期六,來山遠足遊玩的學生特別多,至門口,即攔阻不令進入念佛堂,但講話遊戲的聲音,還是太大,於止靜時,還是頗受影響,實在人覺得非常遺憾,也感到非常不安,乃多次請領隊的老師,轉告學生們保持肅靜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)人王與龍王

  上人再開示第二個故事:

  佛陀成道後,在祇樹孤獨園說法時,有二天人特來請法。已證果者均見該二天人相貌殊勝,光明赫煜,而大感訝異!翌日,阿難尊者乃請問佛陀是何原因?佛陀告訴大家說:

  「在迦葉佛末法時代,有兩個婆羅門因聞佛法,羨慕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,而求受八關齋戒。受戒之後,其中年長者,希望仗八戒功德求生天上,年小者希望求做人中之王。受戒後各自回家,其中年長者回家後,為了過午不食戒而不再吃飯,其妻追問不吃飯的原因,即告知受持佛教八關齋戒,故過午不食。其妻向不賢淑,聞悉詳情,大發雷霆說:『我們婆羅門教自有戒法,你為何去受他教的戒法?你快來與我共食,否則當以此事遍告大眾,舉發你叛教行為。』該年長婆羅門惟恐受罰,乃不得已而受食,破戒,並與其妻同宿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8)持戒功德

  晚上大迴向時,主七和尚煮公上人曾作開示,大略為:

  精進佛七本應精進念佛,不應多開示、說話,但有初信佛者少聞佛法,不得不提示一些法要,以增進其信心,及瞭解修持的方法,才能事半功倍。

  須知末法時代,要找一安身立命,及真正修持的道場,實如鳳毛麟角,少之又少。現在時代環境不同,出家僧眾常為了衣食三餐,而須挖空心思,想盡辦法,始能維持生活,又何能有充分時間精進修行?如今我們有這個地方,可以安心念佛,也是大家的福報,大家不要以為事情非常簡單,要知道現在各地念佛的地方雖然很多,但要找一個像現在這種因緣具足的地方,則並不多。如環境幽雅,不受外界的干擾,不但常住方面無緊要事,不能過來,甚至為了成就大家的道業,亦謝絕遊客來參觀,犧牲油香錢;而且空氣清新,可使身心愉快,最適合精進念佛。但這並不是簡單的事,須花費多少的心血、時間,才能使我們安身立命,好好的念佛。不客氣的說,在各地如有人願以金錢五百或一千元,租一念佛道場,精進用功的念佛,恐怕也不能盡如所願。因此大家有此機會、因緣,應該放下一切,安心地精進念佛。何況我們的佛七是精進佛七,又兼受八關齋戒,真可謂「精進又精進」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7)梁武帝三次捨身同泰寺

  今天雖然緊張,但多數頗能遵守時間,所覺美中不足的是,尚有小聲交談的聲音。中午過堂時,上人慈悲地要大家慢慢吃,不要著急,如有吃不飽的,可於結齋之後,再與行堂一起吃。並講了梁武帝三次捨身同泰寺的故事。

  上人開示說:「大家來此念佛、受八關齋戒,八戒是出家人平常的生活,你們現在也是暫時出家,身未出家,心已入道。過去的帝王大臣羨慕出家,如順治皇帝想出家,而未能出家;梁武帝三次至同泰寺,捨身出家,但因緣不具足,都為大臣們懇請回朝,不能如願以償,但當捨身在同泰寺時,卻能放下一切,一心一意的修持,希望大家也要向梁武帝學習。

  既然來此參加佛七,兼受八關齋戒,等於是短期出家人,就要放下一切,專心一意的念佛,以期剋期取證,有所成就。不要嘴裡念佛,而心掛念著家庭兒女、事業經營,這種念佛不但不能證得一心不亂,甚至功德也是很微小的。」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