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寒山,右拾得

一六、文殊化身的寒山大士1

天臺山的寒山子,隱居在天臺唐興縣西七十里地的寒巖中。因為那地方特別冷,在他詩裏常常提到寒巖的地方說:人問寒山道,寒山路不通。夏天冰未釋,日出霧朦朧。連夏天寒冰尚且沒有溶化,可見其冷的程度了。

未住寒山前的生活

在他沒有隱居寒岩以前的一段生活,過得很不好。身心都不安,他從小父母雙亡,變成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,在他詩內自述身世說:

「我住在鄉村,無爺亦無娘。無名無姓氏,

人喚作張王,並無人教我,貧賤也尋常。」

所幸他不為貧苦的環境所轉,他說:自憐心的寶,堅固等金剛。他雖然窮苦,可是他仍然日夜讀書苦學。有時在田裏耕作做活,一面還捧著書看,他的哥哥以及家人都不高興他,他自述詩內說:

「少小帶經鋤,本將兄共居;緣遭他輩責,剩被自妻疏。

 拋絕紅塵境,常遊好讀書;誰惜一斗水,活取輙中魚。」

這是最苦的一段時期,不但家中人不滿意他,就是親戚朋友看到他,也是不理不睬。在他貧病交逼時曾在詩內說:

「吁嗟貧復病,為人絕友親;甕裡常無飯,甑中淒生塵。

 蓬庵不免雨,漏榻劣容身。莫怪今憔悴,多愁定損人。」

他雖然窮苦不堪,貧病交加,可是他決不怨天尤人。他知道前生不修今生苦,所以他決意出家修行。他說:

生前太愚癡,不為今日悟;

今日如許貧,總是前生過。

今生又不修,來生還如故;

兩岸各無舟,渺渺難難度。

他為了求知謀生,輾轉流浪,到處漂遊。他說:出生三十年,常遊千萬里。最後他到了天臺山,雲路煙深,千仞寒巒,隱居出家。他對寒岩的住處很滿意,如倦鳥歸巢似的說:

「一住寒山萬事休,更無雜念掛心頭;

 閒於石壁題詩句,任運還同不繫舟。」

從此思想也改變,一點也不憂愁,他說:我自遯寒岩,快活常歌笑。

出家後的生活

他雖然有了安身的住處,可是吃的問題,仍然無法解決,不過他心中再不因此而煩惱,常常跑到國清寺,找他的老朋友拾得。拾得在寺內當行堂,將殘餘的剩飯菜,收貯在竹筒裏,待寒山子來時,就將殘食菜滓交他負之而去。

寒山其狀如貧子,形貌枯瘁,樺皮做帽,布裘破爛遮身,足登木屐,這種骨瘦如柴,形如枯槁的怪樣子,有什麼人看得起他呢?

拾得是拾得來的小孩,在寺裏養大的,又是瘋瘋顛顛的樣子,當然給人家看不起。他是寒山的朋友,自然同樣的受著歧視。

自古只重衣冠不重人,別人看他不起,有時罵他打他,他也不生氣,他說:

時人見寒山,各謂是瘋顛;

貌不起人目,身唯布裘纏。

就因為他窮,沒有地位,因此也就人微言輕了。你說怎麼好的佛法,別人不但不聽,還說他痴人說夢話呢?寒山子說法無人聽,只有把他書寫在牆壁上,留給後人看,他自己說:

多少天臺人,不識寒山子;

莫知真意度,喚作閒言語。

以貌取人,往往當面錯過,天臺三大士,與寺人同住數十年,連當時的住持道翹禪師也是如此。古今多少人都犯了這個通病。他當時給人捉弄和笑罵,雖然口中不說,心中無嗔,可是筆下仍然寫出來。他批評一般護法居士說:

擇佛燒好香,揀僧歸供養;

羅漢門前乞,趕卻閒和尚。

不悟無為人,從來無相狀;

封疎請名僧,贈錢兩三樣。

雲光好法師,安角在頭上;

汝無平等心,聖賢俱不降。

凡聖皆混然,勸君休取相。

世上一般人,都喜歡人稱讚,奉承,不歡喜逆耳的忠言。寒山子人窮言直,當時的人,當然更不歡迎他了。

寒山出此言,此語無人信,

蜜甜足人嚐,黃連苦難吞。

順情生喜悅,逆意多嗔恨,

但看木傀儡,弄得一場困。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菩薩應化篇》

回菩薩應化篇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