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還是信佛教的好
各位聽眾,你們都是聰明人,請你們靜下心來想一想:百年之後,何處是吾家?我們歸宿在何方?我想:到那時候,你們就知道信佛的好處,與不信佛的害處了。既然知道信仰佛有如此的好處,就請早日回頭,「莫等閒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」,父子上山,各自努力吧!最後,祝諸位快樂!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各位聽眾,你們都是聰明人,請你們靜下心來想一想:百年之後,何處是吾家?我們歸宿在何方?我想:到那時候,你們就知道信佛的好處,與不信佛的害處了。既然知道信仰佛有如此的好處,就請早日回頭,「莫等閒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」,父子上山,各自努力吧!最後,祝諸位快樂!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信佛的人,因為他(她)精神有了寄託,即猶如在苦海中得到導航,在黑夜裡遇到明燈,更如病苦者遇著良醫,孤兒尋著慈母一般,那時有說不出的歡欣愉快。雖然物質生活上享受有限,可是,他的精神生活卻特別的豐富快樂。
念佛誦經,聽經吃齋,惜孤憐貧,孝父母,尊師長,忠國家,行佛道,這些都是數學上的加法。
各位聽眾!大凡不相信佛法的人,總誤認信佛無關緊要,他自作聰明,自己認為是知識份子,把佛教也看成和其他宗教一樣,以為是麻醉劑,消極厭世,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。
我們中國歷代帝王及將相,信仰佛教的,代不乏人,就如近代的康有為、章太炎、梁啟超等這些大文豪,皆是佛教徒,世界各國有名的科學家、哲學家,很少不是宗教徒。
四、信佛與不信佛有什麼分別
民國43年冬在高雄鳳鳴電台播講
各位聽眾:「信佛與不信佛有什麼分別?」這是我今日要與各位討論的問題。有人說:「信仰佛教的人,他一天吃三頓飯,不信佛教的人一天也是吃三頓飯,並且該病的一樣要病,該死的一樣會死,並不因信了佛教,就能不生不死。」從這幾句話看起來,信佛者與不信佛者之間像是沒有什麼分別,可是,這卻是誤盡天下蒼生的說法。
從前的南海普陀山是和尚的世界,杭州寧波各大叢林更是和尚的大本營,今淪匪手,真是不堪回首了。
我想:諸位聽過以後,再不會對和尚有什麼異議吧!中國社會如果沒有佛教、沒有佛寺、沒有和尚,無論從那一方面講都會遜色的。
太虛和尚,名震環球,學貫中西,早年參加革命,與黨人往來甚密,關係甚鉅,並且參與他們的祕密集會。現在,我把羅落花先生的「太虛大師軼聞」中所寫的,說一點給諸位聽。在他的文中說:
「太虛大師之南來也,在建國前一年。爾時吾黨雲集廣州,圖屋清社。師……偕吾黨出生入死,寄錫白雲雙溪寺。……憶余之謁師也,於鄭仙祠,似十一月之夜……朱執信、鄒海濱、葉兢生諸先生,挈余繞十八洞行……至山,門虛掩,昏無人焉。吾輩轉曲廊,……廊盡,荒院數楹,琉璃一點,黯黯欲滅。趨前,從紙窗內窺,見有擁破衲、披斗蓬之黃面瞿曇,兀坐於室。海濱先生曰:此即太虛師也。余齒稚,第知從諸先生後,挺身擊殺韃虜;密勿之謀,未之敢預也。諸先生與師作耳語,余則立風簷下,延佇有無瞰我者。昏燈如霧,余隱約辨師為三十許人,要知斯時師才二十許耶?」
再來說兩個與革命有關的革命和尚,那就是中央和尚與太虛和尚。關於中央和尚的革命事跡,因限於時間不能詳談,只能舉要言之。
中央和尚又名黃宗仰,外號烏目禪師,學過三藏,博通古今,參加總理革命,推翻滿清。將平日所蓄之金錢,盡捐總理,並受總理之命,暗與各地革命志士和合,互通消息,蘇報案發,身遭緝捕,逃亡日本。革命成功後,並未與聞政治。中央和尚與國父往來的書信,都陳列在國史館。中央和尚在民國十五年,圓寂於南京棲霞山。今將二十五年中央黨部復中央委員函,抄之如下:
還有兩個和尚值得提一提的,那就是人所周知的弘一大師與曼殊和尚。
弘一大師的俗名是李叔同先生,以一代藝人出家為僧(漫畫家豐子愷、音樂家劉質平,在台的名作家王平陵即其門人),他和曼殊和尚,當時稱為「南社二奇友」。至於曼殊和尚,恐怕不用我來介紹,你們大家都曾聽過他的名字,一定對他不會生疏的,因為他的小說都成為文學研究的作品,他的墳墓在杭州西湖小孤山,一般崇仰他的騷人墨客、男女學生們,都不斷地前去憑弔這位天才詩人--曼殊和尚。
還有一個更不平凡的和尚,那就是皇覺寺的小沙彌朱元璋。
他生當元朝末年,天下大亂,英雄四起,到處都是兵和匪,使他不能安於「青磬紅魚」的生活,於是投為郭子興的部下,赤手空拳,打平天下。那時反對元朝,霸地稱雄的如陳友諒、張士誠、徐壽輝、明玉珍、韓林兒等,皆各自稱帝稱王,但是都被他一一剿平了,於是,統一天下而即帝位,開創明朝二百八十年之天下。其國土之擴張、皇權之威嚴,歷史上稱他為「皇權極峰」,真可謂為漢人中最大的民族英雄了!
和尚之中也有許多不平凡的人物,他們在中國歷史文化上也曾放過一些異彩!在社會上亦激起不少的波瀾。
如唐朝的懷素大師善草書,自言得草書三昧,因窮無紙可書,乃種芭蕉萬株,以供揮毫,其大草千字文、《心經》等,猶為今日碑帖中所重。又如守溫大師所傳的三十六字母(見溪群疑為牙音,端透豆泥為舌音等),為中國音韻學上一大貢獻。
「和尚」這個名詞,我們中國人是習見習聞的,他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物?古今以來沒有確實的定評。
本來大寺院裡只有方丈一人可稱「和尚」,其餘的出家人只能名之以職,不得妄稱「和尚」。如此看來,則「和尚」二字何等尊貴(按和尚二字,梵語中含有軌範師、親教師與法身父之意)!但是,現在社會上卻把它當作卑賤之稱。譬如我們見了出家人,若尊重他時,就稱曰師父,若鄙視他時,便直呼曰「和尚」。還有習俗中,恐怕小孩子長不大,便取名「和尚」,相同於狗娃子、牛娃子等之賤名(原意為捨之於佛,求佛保佑)。
三、和尚與國家的關係
民國四十年一月在陸軍五十四醫院講
各位同志!我來貴院與諸位講佛法,已有幾個月了。從諸位日常中談話,知道諸位對佛教還沒有認識清楚,甚至還有人對我們出家人抱著輕視的心理,以為和尚對社會國家毫無利益,沒什麼需要;這都是一些無聊的文人,常常寫小說,拿和尚尋開心,描寫壞和尚做不規矩的事,極盡侮辱之能事。
「打倒迷信」,到處毀廟逐僧,打倒神像,毀滅中國固有文化和人倫道德,打倒孔家店,中國歷代的古聖前賢,祖宗三代,一切都推翻不要。把中國的神打倒了,以外國的神取而代之。
請看:每一個城市都是五步一教、十步一會,什麼基督教、佈道會……,大街小巷都成了它--洋教的天下,既不慎終追遠,又不崇拜佛菩薩與祭聖賢,而崇拜一個有果無因,矛盾百出的偶像--上帝。我現在也拿你們問我的話,回敬一下,這不是「迷信」是什麼?
我記得在一本雜誌上,看到一則有趣味的洋迷信笑話:
有一個「唯歐是從」的洋學生,他曾去歐美鍍金,回國以後,看見中國一切的一切都不如外國好,因此自慚形穢,深恨自己的眼睛不得綠、頭髮不得黃而引以為憾!要是自己外形能改變的話,他一定改名換姓,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。
再說「迷信」,佛教中固然有不少的迷信色彩,但是要知道,那不是真正的佛教啊!而是中國原有的多神教,他們滲進佛教裡來,因此「魚目混珠」,「佛神不分」了。然而,真正的佛教徒不但不迷信,還處處在指破世人的迷夢,令其「返迷歸悟」,這倒不是賣瓜的說自己的瓜甜。佛經上說:「九界眾生俱是迷,惟佛一人稱大覺。」大覺世尊,煩惱斷盡,方證菩提(成佛)。可見那班譏笑佛教為迷信的人,他自己終日在迷霧海裡打滾,過著「醉生夢死」的生活,卻處迷而不知迷,反說「指示迷途歸覺路」的佛教是迷,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,荒天下之大唐!難怪佛說:「此等之人為愚痴眾生」了!
「迷」是什麼?簡單的說,就是對一件事理不了解、認識不清楚,就是「迷」。俗語說:「一處不到一處迷」。信者,就是對某一件事理徹底了解,信而不疑之謂。再說,世之斥佛教為迷信者,他的行為和思想是不是完全對呢?這種人,我只好名之曰「迷而不信」,自己既迷了又不肯信。或許有人要問:「他們迷信什麼呢?」那就要看他性之所好了?佛說: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。」豈但迷信而已,還要牽入地獄裡受報哩!
偶像的意義的是什麼?凡是紙畫、刻印……總之,凡是以物質的東西來代替精神的紀念,都稱為「偶像」。
拜偶像是迷信嗎?請大家想一想,無論哪一種宗教、哪一種學說,都有他的教主和發明者,例如:天主教崇拜瑪利亞、基督教崇拜十字架、回教徒崇拜穆罕穆德、儒家拜孔子、道教拜老子、中華民國的人民禮拜 國父的銅像及遺像等,這都是迷信嗎?當然不是,那麼,佛教徒崇拜他的教主,怎麼可以說他是迷信呢?
第二位同志問:「現在的國家是軍事第一,終日敲敲木魚、打打鐘磬,就能夠救國家嗎?」
軍事第一,誰能否認?因為,我們和尚為了愛國,也來從軍,但是,我看軍中也是需要佛教的大悲、大智、大雄、大力的大乘救世精神,來振奮士氣,完成反攻大業。至於佛教徒救國的事,請大家看一本《僧伽護國史》(震華法師著),就知道佛教在歷史上協助國家民族的輝煌事蹟。
民國四十年春在陸軍五十四醫院講
各位同志:上次將「四大皆空」一題對大家詳細解釋過了,相信聽過的人再也不會誤認「酒色財氣」為佛家的「四大皆空」了。現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釋,免得有人對佛教抱有異議和歧視的心理,因為大家過去在其他醫院聽的都是異教徒的牧師傳教,故深受其影響,這次忽然看見和尚跑進軍醫院來佈教,認為一舉一動都有點異樣,原因是:你們腦海裡已經有「迷信」、「拜偶像」等疑問。所以,今天要講的是「漫談迷信與偶像」,徹底說明什麼是「迷信」?什麼是「偶像」?
我今天來一次公開答覆,你們無論信教不信教,凡是對佛教有疑問的皆可以提出來討論。佛教是最重理解的學問宗教,有疑問的可以盡量問,因為斷疑才能生信,理不辯不明,明辯後才能篤行篤信。佛教古德常說:「圓頓教,勿人情,有疑不決直須爭。」
佛陀是經過三大阿僧衹刼,施捨頭目腦隨,廣行六度萬行,修成無上聖果的。不是由什麼皇帝敕封他成佛的,他的福德智慧,圓滿具足,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,親證無上正等正覺。不但超過上面所說的鬼神、天仙等凡夫,並且超過聲聞、緣覺、菩薩的三種出世聖人,所謂超九界而獨尊,為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。所以,我們唯有信仰佛教、皈依佛教,才是最光榮的。唯有佛教才是最偉大、最有價值的真理宗教。諸位看輕自己,恐怕信佛,人家會笑我迷信、落伍,甚至拜佛還偷偷的拜,恐怕被人家知道會難為情。這樣不但看輕了自己,而且也輕視了佛教。
諸位,世界上宗教最偉大的就是佛教,最不迷信的也只有佛教。信仰佛教才是真理的崇拜者,其他任何宗教都沒有給人研究的真理。有教無理,只許信,不准疑,那才是道地的大迷信呢!
在一般人的觀念,以為天是最高、最大的,所以,除了佛教以外的宗教皆是以天為終點,最後的目的都想生天。做上帝或梵天的侍從,他們的教主也是天人。但是,他們那會知道,天並不如他們想像中的那樣大,而還是六道凡夫之一的眾生,仍然跳不出六道輪迴的圈子,天福享盡,一樣的墮下來變畜生,天帝想保持天位不墜,仍然要皈依投靠佛教,作三寶的弟子。
佛經上說:「天帝五衰相現,死後要墮入畜道變騾子,他害怕得不得了!那時,正當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,於是,他趕快跑到佛前,求受皈依,佛陀正為他說好皈依,他就死了,隨即墮入騾胎中,母騾這時忽然驚跳不已,把瓷器店的碗踩碎了很多,店主人生了氣,拿起棍子來向騾腹打了一下,隨即騾胎流產,小騾出胎就死了;神識來投胎後,仍然回歸天人身體上去了……。」就憑皈依三寶一念之誠的力量,很快由畜道再返天堂,可見拜天也是不究竟,天帝也要皈依佛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