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自序

佛法是講因緣的,因緣具足了,無論什麼事都容易成功。不然的話,你就是用盡了心思,還是不能達到目的。

 

我寫《金山活佛》這本書,其中的因緣就很湊巧。在未寫以前,可以說是毫無把握,因為,我對金山活佛知道的太少,有關活佛的應化資料,必須要向各方大德去探求訪問;可是,現在《金山活佛》這本書居然能夠和讀者見面,能說這不是「因緣」嗎?

 

在前言中,我也曾說過:因為,金山活佛既沒有年譜、傳記可參考,又沒有看到活佛在各地應化活動的相片。所幸,他還是民國時代的人,現在在臺灣的大德們,很多都見過活佛,尤其是金山寺的方丈太滄老和尚,他與金山活佛同住有十多年之久。因此,我在開始寫的時候,首先就去拜訪太滄老和尚,承他老人家慈悲,供給我很多寶貴資料。所以,這本書中記載,不但不是「道聽塗說」,而且還是「言之有據」的。

 

在這裡,有一點要向讀者聲明,本書原訂計劃,每一節小題都要繪一張插圖,並且已請專家畫了很多,後來,因為沒有金山活佛的本身相片,所以很難把金山活佛的「本來面目」,維肖維妙的繪畫出來,如果隨隨便便的假想一位金山活佛,將其畫得不倫不類的,恐怕反有褻瀆之罪,同時金山活佛前是極不願人照他的相。因此,經過《今日佛教》諸社委的商討之後,決定取消插圖的計劃。

 

還有一件事,要特別在這裡提一提,就是金山活佛是民國廿四年,在緬甸大金塔圓寂的,當時是慈航法師為他舉火毗。慈航法師還帶回來活佛的六顆舍利子,並且還送了一粒給太滄老和尚。可是,在整整二十年後——民國四十四年,慈航法師在臺灣的汐止彌勒山圓寂了。

 

他們兩位,一位是前人稱活佛,一位是寂後人稱菩薩;一位是有碎身舍利,一位是肉身不壞,真身舍利。可以說是二聖應世,互成輝,想必皆是乘願再來的聖者,不可以等閒視之。

 

最後,我誠懇地對智光老和尚、太滄老和尚、隆泉法師、月基法師、雲峰法師、樂觀法師、善歸法師、青松法師、星雲法師、悟一法師,以及張少、趙茂林、楊管北等居士致謝,因為,他們都供給我很多寶貴的資料和意見。

 

同時,筆者在掩關期中,一切皆仰託《今日佛教》月刊社委成一、廣慈、妙然、心悟等法師代勞編排、校正等工作。還有楊錫銘居士為本書封面設計,張採微居士為我最後清校,筆者也在這裡一併致謝。更承太滄老和尚慈悲,為本書序,使本書增光不少,這是筆者要特別向太滄老和尚致謝的。

 

民國四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煮雲序於新北投居士林彌陀關房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金山活佛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