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.過堂出食之由來

【中午齋堂開示】

  佛教中吃飯是一件大佛事,吃齋時要披袈裟,在四事供養中(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),飲食是最重要的。無論是否有人打齋,統統要披福田衣,更要施食。念供養咒是供佛之辭,結齋是為齋主祝福之辭:「所謂布施者,必獲其利益。若為樂故施,後必得安樂。」這四句話實在是佛親口所說。佛成道後,沒有僧寶,只有二寶,佛還沒有人供養,故天人顯示指點商人來供養佛;佛接納供養後,對商人說這四句祝辭,這就是現在的結齋偈。

  又關於施食、出食之事,本是大和尚之事,後來均由侍者代替;但侍者施食完,恐有不週之處,故行十方禮,向大眾懺悔,以表不週之處。齋堂侍者,在和尚處取施食,假若和尚不到,侍者則到班首處取;班首未去,才向維那處取施食之飯。並要分早上、中午、晚上等不同之施食辭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6.大陸叢林打七之嚴

【五月四日早上齋堂開示】

  佛七今天已進入第六天,離開圓滿日愈近,大家愈應加緊精進用功。這次出家眾的佛七,希望每個人能為自己爭面子。第二十九屆之佛七,本來似一盤散沙,但最後成績也非常的出奇。這次佛七本來要下令嚴格,但是看你們有的病得東倒西歪的,也就鬆一點。剩最後兩天,大家要憑良心用功。

  過去叢林打禪七,一打就是四十九天,同時又是天寒地凍,那才叫做「色身交給常住,性命託於龍天。」以前大陸在打七中,若有人往生,往往把死人送到如意寮,大家還是繼續參禪,等圓滿後,再料理喪事,那是常有之事,故禪七之中常出祖師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5.念佛之意義

【晚上大迴向前開示】

  古云:「

三分光陰二已過,靈台一點不揩磨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4.食存五觀之意義

【中午齋堂開示】

  你們過堂用齋,念〈供養咒〉完,維那訶曰:「佛制比丘,食存五觀,散心雜話,信施難消,大眾聞磬聲,各正念。」在此時,大家應做五種觀想:

  一、計功多少,量彼來處:自己計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,衡量今天所要吃的食物,是從哪裡來的?是易得的,或是不易得的?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3.盡力念佛

【五月三日早上齋堂開示】

 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,已進入最精彩,又最緊張的狀態。大家來此是為念佛而來,並非為吃睡而來的。人總是管不了自己,我也是最懈怠的人,我找大家來此打七,是叫大家來管我,而你們必須由我來管,互相管教,互切、互磋、互琢、互磨、互相精進。我發現大家有個錯誤的觀念,總是以為自己的功課要緊,而上殿是大眾的功課,就生隨便心。經云:「大眾薰修希勝進,十地頓超無難事。」譬如:一支筷子易斷,一大把筷子就不易折斷,故古德說大眾薰修之力量很大。我一向主張盡力量念佛最要緊。善導大師云:「念佛是跪在佛前盡聲、盡力念,念到聲嘶力竭。念到聲盡,無力出聲時,才停下來,過一會兒,再大聲念下去,再念到聲嘶力竭為止。」念佛要如大師的方法,應至誠懇切,盡力的念佛,才能得到大效果。

 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2.參學訪道之苦

【晚上大迴向前開示】

  今晚說些關於參學訪道方面的事。古云:「訪道尋師只為超生死。」過去掛單的禪和子有分上下等級。俗云:「上等禪和子一個包,下等禪和子一擔挑。」以前出家人都到處去參學訪道,年紀輕輕還好,如果年紀大了,又有病,那就苦了。

  以前有個禪和子寫了一首詩云: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1.禪和子掛單

【中午齋堂講知客師之職事】

  大陸叢林中分四大寮口:客堂(知客師)、庫房(當家師)、禪堂(維那師)、衣缽寮(方丈和尚)。客堂內分有維那師、糾察師、書記師、知客師等等。總之,知客師兼外交及內政,知客師是維那或糾察退休下來的位子。一般大寺院的執事,都希望當知客,因知客師清高有名,每一寮的人出入,大大小小,都要到客堂告假、銷假;諸山長老也要先經過客堂,甚至方丈和尚出去,亦復如此。一般到寺院掛單的禪和子,一定要經過客堂的知客師允許。台灣當知客師,就像奴才似的。在大陸的知客師是大得了不起,一般掛單的禪和子,都要經過知客師的審問,這種情形下,常鬧出笑話。台灣沒有掛單的風氣,大陸的禪和子是到處掛單,但是掛單是不容易的,有時受知客之氣。比較老牌的知客師,看到有人要掛單,就先觀看禪和子的臉色,一看就知道是新出家或是老參。如果出家不久,戒疤還在的,知客師就找麻煩罵人;尤其是新戒菩薩,知客師罵得更慘。禪和子入堂,向中央佛像問訊,對面坐,行李放在看得到之處,知客師坐在門邊,禪和子要坐端正,不可亂望;等知客查看行李後,知客師要坐下時,禪和子就站起來,嘴裡說:「頂禮知客師。」其實不頂禮,只問訊。知客師就開始問,你發心常住哪裡?戒堂哪裡?戒堂十師哪幾個?答不出的,就要挨罵。

  當知客的,有時也被老參玩弄。有一次,一位老參去掛單,先坐在客堂,眼觀鼻,鼻觀心,正坐等知客師來。知客師聽有人來掛單,就到客堂,坐上椅子,腳就翹起來,開口就問:「哪裡來的?」老參答:「翹腳寺來的。」知客師一聽,知道自己威儀不對,馬上放下腳。又問:「你上哪裡去?」老參答:「下腳寺去。」弄得知客師臉紅耳赤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.袪除打瞌睡的方法

【五月二日早上齋堂開示】

  今天講打瞌睡問題。睡是一種魔,也是障礙修道之大敵。大家雖有愛睏的毛病,還好自己能想辦法制伏。制伏睡魔之法有二一、自己生大慚愧心,起警覺心,大聲念佛;二、發覺時就跪下。

  過去祖師為了降伏睡魔,即有制伏不了,就把性命犧牲的打算。如高峰妙禪師,為袪除睡魔,到一山崖上打坐,警策自己不可打瞌睡,如打瞌睡,即會掉下絕崖喪生。有一次還是打瞌睡,結果掉下去了,到半途有人托住他,把他救上來。他問道:「是何人救我?」空中答曰:「護法韋馱。」高峰妙禪師得知是韋馱菩薩,心裡起了我慢心,以為自己很用功,很了不起!故感得韋馱護法。就問護法韋馱:「像我這樣修行的人有多少?」他貢高心一生起,這樣問後,韋馱菩薩就喝斥他說:「這點道行有何了不起?竟然生起我慢,我五百世不護你的法。」禪師聽後,心生大慚愧,可是打坐時,照常打瞌睡,內心自己警策,但是無效,又掉下去了。心想這下完了!不料又被人托起,再問而知,又是韋馱菩薩,他問道:「您不是五百世不護我的法嗎?」韋馱菩薩答曰:「因你一念慚愧心,抵過五百世,因此再護你的法。」由此可知,我們應該生大慚愧心,對治昏沉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.白楊法順大師語錄

【晚上大迴向開示】

  今天再講一段白楊法順大師的開示:

  「染緣易就,道業難成。不了目前萬緣差別,祇見境風浩浩,凋殘功德之林,心火炎,燒盡菩提之種。道念若同情念,成佛多時;為眾如為己身,彼此事辦。不見他非我是,自然上恭下敬,佛法時時現前,煩惱層層解脫。」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.裴休宰相送子出家警策語

【中午齋堂開示】

  其語云:

  「汝既出家須立志,求學道非容易;

文章標籤

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