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20200308_113709-1.jpg

  仁慈的比較

「仁慈」在佛教的術語名「慈悲」。佛教說慈悲,道教說感應,儒家說忠恕,基督教則說博愛。

 

佛教的「慈悲」,在一般人聽來,還不大明白;換句話就是儒家所講的「仁」,《論語》中,孔夫子說到「仁」的地方很多,我們就以「仁」字來代替慈悲吧!「仁」也可以分作三類來說:

 

一、全仁——佛教

佛教主張愛護眾生,不殺生靈。這裏引一件故事來證明佛教是全仁:

 

古時候有一個和尚,人們叫他做「鵝珠比丘」,這個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呢?說來話長,因為這和尚有一次沿門托缽,走到一個富人的家裏,這富人正在玩念佛珠,用一粒最大的珍珠準備做葫蘆頭。比丘托缽化齋,富人就把珍珠擺下來,去取飯供養,珍珠失落地下,給旁邊一隻長頸鵝悄悄地吞吃了。

 

富人取飯,供養過比丘,準備再撿起珠,誰知遍尋不獲。此時除了這個和尚之外,別無他人,富人心想:一定是這和尚拿去了。

 

富人問他,他不承認,罵他也不理,於是就喝道:「野和尚!如不把珠拿出來,非打死你不可!」和尚說:「罵我,也沒有拿;打我,也沒有拿。壓根兒,我就沒拿你的珠子!」那富人認為他不肯承招,就把和尚捆在樹上,用鞭子重重地抽打,打得皮開血流。

 

這時,鵝又搖搖擺擺地過來吃血了。富人打得性起,飛起一腿把鵝踢死了!和尚這才開口道:「珠有了!珠有了!」富人問道:「在那裏?」和尚說:「是鵝吃了你的珠啊!如不信,你可以剖開的肚皮看!」

 

富人把鵝肚子剖開,果然見有珍珠。富人說:「和尚!你為何不早講呢?」和尚說:「我如承認,我不僅還不出珍珠,而且妄語戒;我說真話,告訴你是鵝吃了,你會將鵝殺死,那麼要犯殺戒。現在,鵝兒是你踢死的,牠既然已經死了,我不妨說出,否則打死我,也不講。因為佛教勸人以慈悲為本,愛護生靈,代一切眾生受苦,如果因我而殺害生命,是絕對不肯做的。」

 

從此以後,全村的人,都拜這和尚為師,因為不知道他的名字,所以叫他做鵝珠比丘。從這一件事,就可知佛教慈悲及於一切生物小事觀大事,可證明佛教的全仁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