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香蕉
在日本的幾天中,唯有在永平寺嚐到祖國的香蕉,而且是那麼一小段的香蕉,就像是很寶貴似的。睹物思情,那一小段的香蕉,勾起我回憶平生第一次吃香蕉的往事,及一些有關香蕉的趣聞。
我生平第一次嚐到香蕉的味道,記得是我住在普陀山的時候。那是民國三十八年,我住普陀後山的雙泉庵,而且塵空法師也在那裡閉關。
那時,有人自香港來,以香蕉供養塵空法師,塵師即拿兩根香蕉要分與大眾結緣,而雙泉庵住眾有十多人,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小段,塞塞牙縫可能都還不夠,更嚐不出什麼味道,只是意識到香蕉是很名貴的東西罷了!
大陸撤退後,我隨軍來台,看到了香蕉,也不知香蕉是台灣本地出產的水果,這裡不僅產量多,而且又很便宜。但是,我心裡一直認為那是很貴的東西,當時身邊有三塊袁大頭,就將它們變換成九塊台幣(銀行換台幣),拿出一塊錢來買香蕉,那知一塊錢買了一大簍香蕉(那時幣值高),任我怎樣吃,也沒那麼大的本領吃完它,我看情形不妙,就分享大眾,並與人結緣。
有一次,我與台中豐原金山寺的張清和老居士閒聊時,說到香蕉在日本的身價,比起台灣可說相差百倍。當時,他述說他在日本龍谷大學就讀時,因吃香蕉而鬧出的一段趣聞:
他與另一同學,是五十年前到日本留學的。到達之後不久,他家裡的人將一學期的學費、生活費一起寄到日本給他,當時,有位來自台灣的同學也收到家裡寄來的錢,兩人就相約到水果店吃水果,在閒聊時,看到水果店裡有五條香蕉,因為香蕉在台灣便宜得很,五根香蕉算得了幾個錢呢?於是就全部吃了它,等到算帳時才嚇了一跳,方知香蕉在日本是身價百倍,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水果。
這下子慘了!五條香蕉花去了一學期的生活費,今後的生活費該怎麼辦呢?最後他倆只好動腦筋找錢的來路了。他們決定去聽人說道,且選定坐在最後排靠功德箱的位子,以便撿拾人家塞功德箱而沒塞進,掉在地板上的錢。因為在日本聽人說道後,都會自願地捐些功德錢,要不就在聽完道後,以木屐換別人的皮鞋,再以皮鞋換錢,以作生活費。
張清和居士回憶往事,既感慚愧又覺得好笑,沒想到他和同學竟因為吃香蕉而當了小偷。
由這些往事,使我想到東西的珍奇與否,完全與當地的產量有著密切的關係,同時,我們應養成入鄉問俗的習慣,要不然真會出問題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六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