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五比丘 三轉四諦法輪
六年之後,太子離開雪山,到尼連禪河洗浴,而後受牧女供養,那二位大臣,以為太子已受不了苦,不再修行,所以看不起太子,就偕同先前那三位大臣到鹿野苑去修行,而不再追隨太子。
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成道之後,他先想到追隨他多年的五個大臣,他們修了那麼多年的苦行,而且也吃了那麼多年的苦頭,然而至今還沒有悟道證果,現在自己已經成佛了,就應該先到鹿野苑,去度化他們。
佛陀到了鹿野苑,那五個大臣遠遠就看到佛陀來了。他們說:「悉達多來了,他可能是受不了苦,所以要來投奔我們,我們誰也不要理他!」可是,等到佛走近他們的時候,五個人卻都不約而同地恭敬肅立,並且跪下來,向佛頂禮。他們之所以會自然而然地這樣恭敬佛陀,應有兩個原因:
第一、佛本是太子,而他們五個人只是大臣,以君臣的身分來說,他們看到太子也應該恭敬。
第二、佛一見到他們就說:不要再叫我悉達多,我已經成佛,是人間的覺者,我今天是為度化你們而來的。他們看到佛的威儀,所以,自然而然地肅然起敬。
從佛在鹿野苑度了五比丘,才算三寶具足。佛是佛寶,佛所說的四聖諦法是法寶,而五比丘是僧寶。佛在鹿野苑為五比丘所說的法,就是四聖諦法,小乘佛法即是以四聖諦法為中心理想,佛一共說了三次,所以稱為「三轉法輪」。
所謂轉法輪就是說法,這是一種比喻,佛說法,無非是要度一切眾生,離苦得樂,到達涅槃彼岸,就好像車輪運轉,可以把人載送到目的地,所以叫轉法輪。
所謂三轉法輪:
一、示轉:「此是苦,逼迫性;此是集,招感性;此是滅,可證性;此是道,可修性。」
二、勸轉:「此是苦,汝應知;此是集,汝應斷;此是滅,汝應證;此是道,汝應修。」
三、證轉:「此是苦,我已知;此是集,我已斷;此是滅,我已證;此是道,我已修。」
為什麼要連續說三次呢?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,有些是利根,一聞即悟;有些是鈍根,要一再的開示,所以才有三轉的必要。
示轉是直接開示四諦的真相,令人能知苦斷集,慕滅修道,利根的人,一聽到以後就能開悟。勸轉是佛顧慮到那些根性較鈍的人,因為剛剛聽到佛法,恐怕不能馬上了解,所以重新警醒大家,勸大家修行,中根的人,聽到之後就能夠信受。證轉是佛恐怕一些根機最鈍的人,還不能信解,所以把自己修行證道的事提出來,勉勵大家,鈍根的人才能覺悟。這叫做三轉法輪。
鹿野苑的四周圍有許多各國的寺院,我們中國也有個中華寺在那裏,這是中國在外地的寺院中最具規模的,是由新加坡的一位華僑李俊承斥資興建的,建築非常宏偉,而且現在也住了不少人,住持是廣清和尚,已經在印度三十多年,現在正在增建藏經樓,我們全體團員都接受他的茶點招待,並且,他還慷慨地把佛陀的舍利分送給每一位團員結緣;舍利事先由星雲法師包好,大小多少不等,每人一包,有的人一、二粒,有的人四、五粒,我得到的是四粒,二大二小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六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