嵩山禪寺創始人西域嵩頭陀,初名「雙林寺」,寺所在小山因而名嵩山。

一六、香山嵩頭陀達摩法師

達摩法師不知何國人氏,梁時來我國,居住在傅大士所住的雙林以北四十里巖谷叢林之間,其地多楓香樹,因此號稱為香山法師。何時來此居住,也沒人知道,後來有採藥人經過,見其形容枯槁,可是精神爽邁,獨坐在大樹之下,樵夫們就與之交談,知是有道高僧,就請法師下山,由信士們養求福。法師說:「有不種五辛的地方,我才能去。」樵夫們想了很久,說有一家,先世已來,未曾種過五辛。法師就隨樵夫往他家,於是邑聚之人,迭次送食供養。

有一次遇見梁朝的常傳官樓偃,見法師眉目秀異,知非常人,相遇交談,法師說:「貧道是外國凡僧,頭陀到此,與施主過去深有因綠。」於是樓偃於八月間便到他所居的松林下相見。

那時佛法尚未大大的弘揚出去,可是樓偃相信法師是非凡的人,故到時芟蘿荊棘的開路,深入山林二十多里,才到達法師所住的地方,見法師身披糞掃衣,趺而坐。法師見樓偃居士果然如期而來,亦不勝歡喜。

食用不盡  米常滿倉

常傳樓偃發心在法師所居之處,建一精舍,名香山寺;又於寺內造一小倉,小得只容一斛多米,狀亦簡陋,法師令人買一斛米倒進去,每日取此倉中米供僧,以及佈施貧窮,倉米將盡,就有人送米,多年來從未有空匱乏少,當時人都稱此倉為常滿倉。

後來有人嫌此倉太小,要造更廣大些,而且加以雕飾美觀,因此一空之後,就有一年多沒有施米來,其倉至今仍在,留作紀念。

盜賊不能進

香山寺因法師德化,信者多捨稻田,以供四方學者,後有山賊數十人,持兵器來紉財物,而法師閉房安坐,毫無一點恐懼。盜賊們在房門外不能進來,便揚聲大罵,喝令法師出來。法師在房內徐徐應道:「我狀貌惡,不願與施主相見。」不一會,盜賊們一個個的,手足皆不能動,如被人繫縛一樣,萎頓於地,精神潰亂,良久方始醒悟。地方上士庶皆說:「此賊巨蠹,共同將賊們縛送郡上。」賊徒令其母到山上懇求法師慈悲解放,法師軟言對他們說:「不要擔心,不久會釋放的。」到四月八日,果然遇赦放同。從此,再沒有山賊敢來山作亂了。

食鷄冥知  竊薑不食

香山寺有新出家的沙門惠凱,同到俗家與他的母親,偷偷的烹雞而食,以為沒有人知道此事,那知回到寺裏,法師已經冥知,嚴詞訶責。

一次有人在市場買菜來寺供齋,遇賣主不在,就偷竊少許生薑,以備供養。到寺眾僧坐定,施齋者次第行食,法師盡受諸物,獨不受薑,並對主人說:「不與而取,可謂盜竊?」說得主人慚愧不已。

縣令不誠心  不能進見

普通元年八月初三,縣令蕭子睦,要到寺內去謁見法師,先過鄉村,接受百姓的酒食招待,酒醉飯飽,然後入寺,法師閉門不見,並傳言明府,趕快同去。蕭縣令見法師不肯出來見他,勃然大怒,心想這窮和尚好大架子,我把你這臭廟放把火燒掉,更欲前進幾步,但卻不能舉足分毫,氣忿縣。第二天附近信徒們都來向法師道:

「昨日明府來寺拜謁,何以不能前進?法師何以閉房不出呢?」法師答道:

「遊戲相遇,沒有誠心,貧道所以不屈,起心放火燒寺,所以令他不能前進。向後,這地方當有三十年大旱。」

常侍樓偃將此言對蕭縣令面述經過。縣令大恐,隨即馳往寺內,虔誠頂禮懺悔,法師為其說,蕭縣令方禮謝而去。再也不敢稍存不敬之心。

手把鐵魚  截流而渡

有一次,法師往近村赴齋會,便不肯還山。信徒們苦勤,法師仍然不肯回去,對信徒說:「貧道緣會而來,緣盡而去。」於是道俗戀戀悲泣,相繼道途。

行到余山,江水泛濫,船夫不肯擺渡。法師就將布平於水上,手把鐵魚和鐵磬,截流而渡。

行至菜山,見有紫雲蓋頂,就在此建精舍於其山頂,名菜山寺。法師與傅大士時有往來。入滅時,傅大士心自知之,對眾弟子說:「嵩公已還兜率宮中等我,與我同度眾生之人已去盡矣。」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孝行高潔篇》

孝行高潔篇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