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.大乘佛法以犧牲為主義

菩薩以慈悲心,殺一人而救多人,不唯無罪,而且具有「多生功德」。大家聽了這個故事,就知道大乘佛教以救人救世為目的,為了救度眾生,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,都是願意的。所以國父孫中山先生在軍人精神教育課中,把仁分為類:「一救世之仁。二、救人之仁。三、救國之仁何謂救世之仁?即宗教家之仁如佛教等,皆以犧牲為主義,救濟眾生,此所謂宗教家之仁也。

 

救世利人、犧牲主義,是大乘佛教的真精神!再看我們佛教寺廟裡,有慈眉善目的佛菩薩,同時也有金剛怒目的羅漢,這就是說明佛教主張威德兼施,剛柔並用的。所以我說金剛怒目和菩薩低眉是同樣的慈悲,不但要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,就是拿起槍桿兒來,也能立地成佛

 

個問題是:「軍人不能修行,要修行,除非出家當和尚

 

這倒也不見得,佛教也有在家眾,軍政學界都有,如果你願意修行的話,甚麼地方都是修行的好道場,不一定要脫去軍服,放下槍桿,離開本位就自己的本位,以自己的智慧,揀辨邪正,真正的站在崗位上,護衛國家,保護人民,安守自己的崗位,不臨陣脫逃,不殘虐百姓,改善過去所有不良的嗜好,發起救世利人的菩薩心。凡有救人利人的事,勇往直前的做去,袪除怯懦,離去怖畏!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心,這在佛教裡稱做

 

現將軍身,行菩薩道。

 

 如果,你這顆救人濟世的心,始終不變,那麼,你這顆心就是佛心了。不出家當和尚,也一樣可以修行證果。所以,修學大乘佛法的人,不分在家、出家,其目的是:

 

不為自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

 

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說:「不怖地獄,不求生天,不為自己而求解脫。」優婆塞戒經說:「願為眾生趨走洽使。」又說:「一者自捨己事,先營他事。二者,營他事時,不擇是節三者,終不顧慮辛苦憂惱

 

上面所說的經典,都是大乘佛法積極救世的精神表現。古人也說身在公門好修行。」所以我也說:「軍人也可以立地成佛!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
回〈煮雲法師講演集--釋疑篇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