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一、斷根絕欲的光儀法師
光儀法師,唐武則天時候人,父為瑯琊王,世代唐室宗親。因武則天專政,其父與吳越王共謀起兵,中興唐室;不幸失敗,武則天下令執捉他們全家,誅戮九族,一人不留。時光儀尚在襁褓之中,乳母抱負逃出李府,避匿民間。
幾年間,武后聞報瑯琊王子尚在民間,便遣人拘捉,乳母又帶他逃到扶風郡內,隱名埋姓,乳母為人幫傭,維持一老一少的簡單生活,光儀這時已經八歲了,相貌不群,聰敏穎悟。乳母年已衰老,恐光儀被人識破捉捕,乃造一布襦(ㄖㄨˊ,幼兒用的圍兜。),把錢放置其中,圍於光儀腰間,把他領到桑林之下,告訴他過去身世及經歷種種,要他自己逃生去,不然被當朝偵知,俱死無益,將來一旦富貴,莫忘姥姥。說罷,光儀抱著姥姥對泣起來。
光儀叩別了姥姥,孑然一身,茫然而行。
一天他走到一座旅舘門前,見一群小兒在嬉戲,他也參加戲玩。這時有一郡守夫人,因往其丈夫任所途中,在舘中留宿,偶見門前這一群小兒中,有一面貌俊秀,聰明伶俐的孩子,動作行為大異常兒,便召來問他:「家住那裏?姓甚名誰?」他恪守姥姥教言,隨便答了幾句謊言,郡守夫人看他聰明伶俐,甚為憐愛,便叫飯來給他吃,又拿錢給他,他接錢便納入姥姥為她縫製的布襦中。
小亡命到處流浪 遇聖僧為其剃度
到了晚上,光儀恐人識破他的家世,便沿途而去,投宿到村野的草屋中。可憐的小亡命者,就這樣茫然無目的地的到處流浪。
有一天他正在路上走著,忽然遇到一位老僧喊他道:「爾這小子!家已破滅,孤苦伶仃,往那裏去?」
光儀驚愕的看看老僧,老僧拉起他的小手,慈和的對他說:「出家安閑快樂,並且亦無憂畏,跟我去出家好嗎?願不願意?」
光儀看看慈祥的老僧,毫不思索的答道:「願意!」於是老僧便携其手,帶他到一株大樹蔭下,為光儀授皈依--十方佛法僧,命他禮拜十方佛。然後為他剃髮,取袈裟來為他穿上,大小非常合體,再教導他佛教禮節、威儀,不上幾個時辰,光儀便變成了一個標準的出家沙彌,言談舉止,一如出家多年的老比丘。老僧歡喜的告訴他說:「汝宿緣深厚,善持淨行。」又用手指著東北道:「此去數里之遙,有伽藍可住,你可去謁見寺主,就說是我叫你來做他的弟子的,他一定會收留你!」說罷,老僧忽然不見。
光儀依言去見寺主,說明經過,寺主驚異地道:「此聖僧指引也。」寺主把光儀安頓下來,教他學習律儀、經教,經過十多年的時間,光儀便學通內典,成為一個三藏大法師了。
唐室中興 詔覓王子
武后被弒,中宗即位,唐室復興,皇上敕旨尋求瑯琊王後裔,消息傳到寺中,這時光儀才向寺僧說明自己的身分及來由,一時大家又驚又喜,競相傳述;瑯琊王子在寺剃度為僧的消息,也到處傳揚開來。
扶風郡守李使君,原是光儀的父執輩朋友,聞光儀在郡內寺廟中為僧,卽客前來尋找,相見之下,悲喜不已。使君堅請光儀到府中居住,又將此事奏明皇上,光儀固辭,但終不獲已!
為婚所逼 刀斷逆根
使君有女,年方及笈,一見光儀,便心生喜悅,光儀覺知,反而時時懾避著她,不與多見。
過了幾天以後,李使君夫人要求光儀與女共結秦晉之好,光儀堅拒,然而使君與夫人,卻懇祈非要聯烟不可。光儀無奈,便作他計,告訴他們要先沐浴身體,然後再成親,使君夫人許之。
光儀進了浴間,把門扣好,出身上所帶剃刀,自己痛苦的說:「有此逆根,故為慾逼,我今除去,看她們奈何?」刀割之下,光儀痛絕於地。
使君等見光儀久浴不出,便遣婢前來窺視,門隙中見他倒臥血泊,婢大號!眾聞奔來,破門而入,急召郎中救之,醫了一個多月,方始痊癒。從此使君夫人與小姐,再也不要求婚配之事了。
辭爵不受 恣意度化
李使君奏稟皇上,瑯琊王子已經尋獲,上旨詔見,光儀隨驛至京,中宗慰問有加,將詔襲父爵;光儀懇辭再三,願終身為僧,誓不還俗。中宗見他志堅,敕令其隨意覓地修建蘭若,可領眾為師。光儀恣意度化,皇上特許,因而隨其出家的僧眾,比任何地方皆多。
儀師擇定終南山為弘化場所,修建法界寺,於諸入山口處,造庵寮數十處,道聲遠馳,遐邇俱聞。儀師善宣法要,談說動人,時常山行十里間,緇素侍者數千人,當朝卿相權要,也趕不上法師的威風。
寂後瑞現 世所罕見
儀師修行有道,恒住寂定,他能言未然之事,吉凶皆驗。
開元二十三年六月廿三日,儀師囑咐弟子等作最後的開示:「汝等當謹護身口,勿事喧嘩,祖師意無別事,靜則正法現前……。」言詞極為激切。
開示畢,儀師便北首右脇枕肱而寂,此大涅槃之兆也。遺言令葬少陵之南,棺發之日,異香滿堂,出室則異香滿空,出城有白鶴數百鳴唳空中,綵(ㄘㄞˇ,五彩的絲織品。)雲覆車數十里,道俗哀送如喪考妣,於所葬地方建天寶寺,儀師弟子留住。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—難行能行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