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開場白
在未寫本書以前,首先聲明一句,筆者不是普陀山的什麼嫡派子孫(即在山上剃髮的出家人),同時也沒有拜法授記(山上有法派,即前山法派,後山法派之別,聽說法派的法子,還大於子孫派,必須要拜一個長老為法和尚,此為普陀家風),我不過在普陀山掛了幾年清單而已(即普通朝山住客,無職無權)。後來,因為曾在前寺客堂當了知客僧(任外交,應付遊客),所以,對普陀山的情形,比較沒有去過的人,稍為知道一點罷了。
二年前,筆者參拜本省名勝——佛教聖地獅頭山,在獅岩洞元光寺曾為該寺住眾談過普陀山傳奇的故事,並承慧峰法師事後筆記出來,預備在《覺生》上發表,不幸慧法師後來發生一點小障礙,把所有文稿全部遺失了,慧法師對此事至今還引以為憾。
這次《菩提樹雜誌》創辦人朱斐居士來信,對我說:「本刊徵求四大名山風景片及勝蹟紀文,關於普陀山的一切,當然法師是很熟悉的,祈專為介紹普陀勝蹟和菩薩顯聖的奇蹟,著一長文,逐期在本刊發表。」
朱居士要我與大家結結法緣,介紹普陀山的名勝古蹟,以及菩薩在山顯化的奇異故事。在道理上我是佛教徒,為佛教、為名山,尤其是為大悲救世的觀世音菩薩,這本是義不容辭和應做的工作。不過,因為我赤手來臺,關於普陀山的參考書籍,一本也沒有,所以無法動筆。若憑一點傳聞記憶,來談一點神異故事,則未免有失名山尊嚴。而且,在來臺的大德中,也有不少是普陀山出家的法師,例如印順法師和慶規大德等。尤以慶規大德住山數十年,關於普陀山的一切,當然耳熟能詳,比筆者更加知道百千萬倍,如果我寫得不三不四,豈不是會把他們的牙齒笑掉下來嗎?
這倒不是筆者故做杞人憂天,乃恐事後被人家罵山門(即說壞話)說:「難道真的看不起我大唐無人嗎?你在普陀山只住了幾年,就來大談我們的名山勝地,真豈有此理!」因為,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老習慣,做事無人,事後說現成風涼話的人,就不知有多少在那裡等著!
這一段開場白,是筆者敬向先進大德們打招呼,我這本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,只能供讀者們茶餘飯後,消愁解悶,並不是什麼窮經考古的論作,而是寫的「瓜棚豆架雨如絲,姑妄言之妄聽之」的傳奇事蹟。有不對的地方,還請上座大德們原諒。
內容我不曾分門別類,也沒有什麼層次先後。我是想到一點記一點,曉得一點寫一點,多採故事體材,少作高談闊論,而來說明從普陀山開山以來的各種傳聞記載、奇蹟故事,以及菩薩顯化的感應,與各種神異的事實。本書已逐期在《菩提樹月刊》上發表,目的是介紹給沒有到過內地的佛教同道們,以及到過普陀山而沒有聽聞過的讀者們,使大家明瞭四大名山之一的佛教聖地——南海普陀山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八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