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幾位艱苦讀書的古人2
林肯之所以能讀幾天的書,還是他母親的關係,因為他母親溫柔多才,能讀能寫,可惜她才三十四歲就死了。林肯自己也常常說:「我現在所成就的,以及將來我所希冀的都是歸功於我天仙似的母親。」
他的父親是不歡喜他讀書的,他父親常說:「我從來沒有上過學,我也是像別人這麼過著,一個人只要會好好伐木和瞄準開槍,就夠了,並不需要成為一個學者!」所以,林肯自從母親死後,他就無法再去讀書了。
林肯的學校教育雖然不到一年,但是他求學的精神和自修的功夫,卻是值得我們效法的。
他買不起應用的書籍和文具,所以,常常向人家借來閱讀抄寫,或自製代用品。他的算術課,便是向人家去借來一頁一頁地抄在信紙上,然後用細繩裝訂起來。他為了要研究美國獨立宣言和聯邦憲法,所以跑到六英里外,向一位律師借來一本訂正的印第安那州法律。
他因為弄濕一本向一位農人借來的《華盛頓傳》,而要替這個農人割三天草,還要綑紮成堆,以償書價(七角五分)。然而,他卻第一次用自己的勞力,獲得了這一本他所喜愛的書籍,也因此,他認識了這位美國國父的偉大!他常常這樣想:「我也可以做到像他那樣的偉大嗎?」
他沒有錢買筆,他的筆是自己用鵝毛或雞毛管做成的,他的墨水是自己用漿果或胡桃仁皮、或野玫瑰花的液汁做成的;他在家裏練習功課的時候,常用木炭在板上寫字,在板壁上做習題,寫滿後用刀刮去再寫。
物質上雖然這樣的艱苦,但是,他讀書卻很認真。他每讀到一段他所心愛的詩詞或章句,便抄下來隨時帶在身邊,等有時間拿出來再讀,直到能將這許多長詩和演講詞背誦如流為止。
林肯是一面工作,一面讀書的。他有時讀書讀得很高興,可以說是到了「廢寢忘食」的地步,做工時,他坐在田裏的木柵上,專心一意的朗誦,而他種的玉蜀黍田中漸漸生了野草,麥田也因缺水而發黃。雇主都抱怨他,說他懶得要命。他很少和人家同在一起吃中飯,常常一手拿著玉米餅,一手捧著書本子,埋頭閱讀,沈緬於字裏行間。
上面提到他所借的那本《華盛頓傳》,當他借到手的時候便一面走、一面看,回到家,就一直看到天黑,晚飯後又在壁爐旁看,讀到最後沒有火光了,才爬到閣樓上去睡,臨睡前,把書塞在壁縫裏,預備天明再繼繽看,卻不料一夜的大風大雨,將那本書全部浸濕了。林肯也許因為太疲倦了,直到第二天早晨醒來,才發覺,不禁嚇得他目瞪口呆。
他的父親是最不願意他這樣看書的,而且實在看不慣他這個「書呆子」。有一天,當著別人面前重重地打了他一記耳光,把他打倒在地上,林肯卻一言不發,可是偷空還是看書。他這種手不釋卷的精神,就是後來建立偉業的基礎。
諸位同學:我們大家想想,林肯讀書的環境有我們好嗎?我想,那一位都比林肯那時讀書的境遇好得多,我們讀書看書,不但沒有像林肯這樣的父親打我們,並且還有老師每天教我們,我們又是何等的幸運哩!
英國的名將納爾遜,小時候與他哥哥一同上學讀書。有一天,兄弟二人走到路上,忽然遇到大風大雪,白雪把路面蓋沒了,找不著路線走路,兄弟兩個沒有走到學校,便為風雪所阻,因此就跑回來了。
他的父親問他們為什麼不去上學,他哥哥說:「因為大風大雪,外邊冷得很,我們走到路上,風大不能走,才回來的。」
他父親說:「你們去不去,都聽隨你們,不過,一個人最要緊的就是『榮譽』兩個字。為了爭取榮譽,即使有千百難事橫亙在前面,終必能鼓其勇氣排除之,何況這一點點風雪呢!」
這時,他哥哥面上還有一點不願去的樣子,可是八、九歲的納爾遜卻把他哥哥拖了就走,並說:「阿兄,忘榮譽之一言乎!」後來,納爾遜做了英國的海軍名將。其他還有富蘭克林和愛迪生等,他們都是困苦努力中奮門出來的人物。
還有,我們抗日期間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先生,他也是家道清貧出身的,少年時刻苦奮鬥,所過的清苦生活也不是普通人所能忍受的。
先生初在上海海關做事,薪給甚薄,隆冬僅穿一件布袍,寒不可耐,故託人到舊衣攤上,為其買極低廉的羊皮兩塊,將之綴在棉袍前後下襟,使稍加重量,免得布袍被風掀起來,冷風吹進去。
從這一點看來,林主席早年景況之不裕,是可以想見的,同時也可以知道,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