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十四、漫談忍辱度

民國四十三十二月在高雄鳳鳴電臺播講

 

各位聽眾:記得在前幾天,我曾和各位講過「漫談布施度」。今天再和各位談談忍辱度,還是用漫談二字冠在忍辱度上面,所以今天的講題是:「漫談忍辱度」。既然說漫談,就是不受時空的限制,一次講不了做兩次講,今天講不完,明天再來講,因為這一問題對我們處世為人有很大的幫助,希望各位聽眾忍耐一點,聽完這個講題。

 

忍辱這個名詞,我想各位聽眾對它一定不會生疏,一談到忍辱,好像就會連想起佛教大寺院中,一進山門,就有一尊朝外坐著、笑臉大肚皮的胖佛像,那就是彌勒菩薩,他就是慈悲忍辱的代表,他的大肚皮能容天下難容之事,他的笑臉是笑天下看不破、放不下的可笑之人。

 

佛教中有一句「忍辱波羅蜜」的話,已經成為社會流行的口號,無論是信佛或不信佛的人都知道這句話,例如:我們無辜被人欺侮了,或者遭人辱罵,我們不與他較量鬥氣,旁人就會說你修的是忍辱波羅蜜。

 

忍辱這一名詞,代表了佛教徒寬宏、大量、溫柔、和氣的雅量和風度,或許還有少部分人,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在未講正題以前,先把忍辱的名詞解釋一下:

 

「諸眾生,忍受三毒,及諸煩惱,故名忍土。」《法華文句》上又說:「娑婆此翻堪忍,其土眾生,於十惡法,不肯出離,從人名土,故稱為忍。」

 

因為,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穢惡積聚,眾苦充滿。小乘羅漢,逃出生死,觀三界如牢獄,視生死如冤家,再也不要忍受這種穢惡充滿,煩惱生死的痛苦了。可是,我們這些是愚癡眾生,卻堪當忍受三途惡道之苦,而不求出離。大乘菩薩們,如觀音、地藏、文殊、普賢等這些大菩薩,不忍坐視眾生受苦,所以,他們發「五濁惡世誓先入」的大願,來此忍土,救度眾生

 

上來把忍辱度與堪忍世界的名詞解釋了一下,下面才是「漫談忍辱度」的開端。

 

《佛遺教經》上說:「能行忍辱者,名為有力大人。」因為忍辱這兩個字,知之者眾,而行之者少。尤其無辜受到對方無理侮辱,甚至橫逆相加的時候,如果沒有很大的修養與忍力,是絕不能忍受的。尤其能夠忍辱讓人的人,他不一定是懦弱無能,更不是他的力量不及對方,而不敢祇抗,假使是這樣子,那就不能說他是忍辱,而是懼怕。我這裏講的是有力者能忍無力者,這樣才算是有力大人。

 

《阿含經》上說:

 

「若人有大力,能忍無力者;

此力為第一,於忍中最上。」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
回〈煮雲法師講演集--起信篇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