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2)布施能斷三種不善法

《寶雨經》上,佛對在座的菩薩們說:「布施是菩薩菩提(道),由布施故,得斷三種不善之法,所謂慳悋、嫉妒、惡思。是故應學如來,隨所有財,常行布施,雖復施與,不起慢心。」

 

金錢固然是萬能,可是,金錢也是萬惡的根源,因為我們有了金錢,就可以為所欲為了。有錢不肯布施濟人,這就是慳悋心,慳悋的人,死後是要墮餓鬼道的。目犍連的母親就是慳悋不捨,死後做餓鬼的。

 

嫉妒是看見他人有錢財,心裏放不下就生起嫉妒心來,這還是貪欲心在作怪,因為人是「貪得無厭」的,越有錢的人,他的貪心就越大,成天總是在想用,什麼方法,使他人的錢財花光,這就是嫉妒。有錢既不肯發心救濟貧病,又不肯為來生種一點福德,所以,他的心整日整夜的在金錢上轉念頭,如何利用金錢去做損人利己的壞事,像這些念頭就是惡的思想。

 

慳悋心、嫉妒心、惡思,這種稱為不善之法,行菩薩道的人是「修學如來,隨所有財,常行布施」,「雖復施與」並且還要「不起慢心」。古人也說:「善財難。」難捨就是慳貪,所以,布施是度脫我們慳貪的心。我們平時沒有慳悋不捨的貪心,死後就不受餓鬼的惡報。

 

自己的錢財尚且不愛惜,而且很歡喜的拿去布施人,像這種人,他還會嫉妒他人的錢財嗎?當然,嫉妒心也不會生起了。「雖復施與,不起慢心。」連驕慢的心都不起,那裏還會有什麼惡的思想生起來呢?所以,佛說布施斷三種不善之法。

 

佛在《三慧經》上說:「人的治生,如蜂作蜜,採取眾花,勤苦積日,已成,人便持取,亦不得自食,適自疲極。人們東走西走,求是作是,合聚財寶,勤苦不可得,自己命盡,他人得其財,自己反得重罪,受苦不可量。」

 

各位聽眾,我們讀了這一段經文,又當作何感想呢?這真是至理名言的金科玉律啊!記得唐詩上也有借蜜蜂來感嘆那些看不破、放不下,而且為兒孫作馬牛,為金錢妄奔波,又終日勞碌不休的人,其中有兩句詩說得很好:「採得百花成蜜後,為誰辛苦為誰忙?」

 

不過,佛教裏的大乘菩薩行者,捨己利人,與採蜜式的貪財不捨是不同的。所以我們佛教徒,立身處世是要努力學佛菩薩,千萬不要努力的去學蜜蜂啊!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
回〈煮雲法師講演集--起信篇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aiwanpotalaka 的頭像
    taiwanpotalaka

    普陀精舍的部落格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