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法的重要
佛法貴在實行,佛說一大藏教,都是告訴我們修行的門徑,如果學佛的人,把佛經當哲學來研究,或者當文學來欣賞,這就錯了。現在有些人明白了一點佛理,以為「人人有個真如性」,人人自性就是佛,不假修持就可以成佛作祖,那就是執理廢事的謬見,最後還是沉淪苦海,不能了生脫死。
過去的祖師,明心見性開悟了以後,還是要修行的,所謂:「未悟以前,如喪考妣,既悟以後,更喪考妣。」悟是明理,證是修證,悟道並不是證果,要證果還是要悟後起修的,這一點我們要弄清楚。
古來祖師說:「開悟雖同佛,多生習氣深,風停浪尚湧,理顯念自浸。」這就是悟後起修的理由。何況我們是沒有開悟的苦惱眾生,更不能「說食不飽」,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去行,古人所謂「說一天不如行一天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修行的方法很多,這是隨眾生心的根基而自選一法門實行。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,就是講二十五種的修行方法,雖然「方便有多門」,結果是「歸元無二路」的,人皆得圓通本根。所以在這裡,我也不能告訴諸位用什麼功行,那要看各人的根器與機緣,最好是一門深入,精專有恆。
修行當然是為了自己能得真實利益,不然「如人數他寶,自無半分錢」,實在不太合算;假使我不利人弘法的話,也得要修,因為修行就是本錢,沒有本錢就不能做生意,不修行便不會有福有慧。
大修行的人,有大福德,如過去印光、太虛等大師,聞其名如見其人,這都是我們的好榜樣。
我本人所見的法師、居士,說話能動人者,只有二個人:法師是應慈老法師,他老人家就是有禪定功夫,同時也具有慈悲救世的胸懷,從他說話表情與聲調中,所流露出來的話,句句扣人心弦;居士當中,那就是張澄基教授,他也是充滿了悲心和感情,說起話來,不但能攝引聽眾,而且能感動人心。
應慈老法師曾說:「我出家五十年,沒有一年不打七,沒有一年不安居,當然是有修有證。」張教授說話能感動人者,也是因為他經過修持而有所成就的關係,他在西藏八年,每年都閉關用功,有修持與沒有修持的人,同樣是一句話,可是說出來的力量和效果,就有很大的差別。
佛法的智慧從三個地方而得,所謂「聞所成慧,思所成慧,修所成慧」。一般人只知道學問是從外邊求來的,孔子也說:「吾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」他不知道從外邊求來的智是有限的,所以莊子說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以有涯求無涯,殆矣!」其也是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如果是從我們內心所發出來的智慧,那才是「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」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六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