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四、高風亮節的惟正禪師

惟正禪師,他是秀州黃亭人。從小隨錢塘資聖院本如法師受業。他在兒童時,曾有一次要較藝於有司之官,本如法師要他在觀音菩薩前祈禱,希望菩薩冥祐陰助,可是正師不願如此去做。他對本如法師說:「我豈忍獨稱於己哉?」當時有一位朱邵安先生聞而驚異道:「這小小的兒童,能有不為自己私願而求的平等心胸,真是難能可貴,此子將來一定能成大器。」因此他自己願意出錢買度牒,度他出家;然而這一番好意的建議,卻為正師拒絕了。他慨然的說:「古之度人,以清機密旨,而今反是,去古遠矣。」

後來他正式的出了家,受戒以後,只穿一件袍,同參們都看不起他,他又嘆道「佛乎!佛乎!儀相云乎哉?僧乎!僧乎!盛服云乎哉?」

有一位大心居士願意供養他常年的費用,可以增加院務之需,他辭謝道:

「我聞托乞食,未聞安坐以享,只聞歷謁諸祖,未聞廢學自任。況我齒茂氣壯,正可以筋力為禮,非從事屋廬之秋。」於是遊化各方遍參耆宿。

不受官府邀請

正師為人高節,律身精嚴,當時名卿巨公,多所推崇。有位內翰葉清臣,任官金陵,迎請正師問道。

有一天內翰來對正師說:「明天本府有宴飲,法師固然奉律,我想能請法師少留一步,大家可以見見面,我另外為大師做素菜,是不是可以賞光呢?」

正師當時考慮了一會,承諾了他的邀請。第二天派人來邀請他時,他竟留一首,飄然而去。來人將這張紙條交給葉內翰,紙條上是這樣寫的:

明日曾將今日期,出門倚杖又思惟;

為僧祗合居巖谷,國士筵中甚不宜。

當時在坐的客人,見了這首偈,都敬仰正師的清高。

騎著黃牛到官衙

正師雖然不牽世慮,可是也有僻好,他很喜歡騎小黃牛,把自己隨身用的瓶缽錫杖等都掛在牛角上。市上人看到也很有趣,爭著出來看他,他還自若自得,不以為異。

杭州太守蔣侍郎到淨土院去學禪論道,有時正師騎著小黃牛,一直到郡庭下犢,談笑終日而去。蔣侍郎有一首詩道:

禪客尋常入舊都,

黃牛角上掛瓶盂;

有時帶雪穿雲去,

便好和雲畫作圖。

正師他自己也作了一首山中說:

橋上山萬層,橋下水千里;

惟有白鷺絲,見我常來此。

他的工書筆法也是勝絕,秦少游把他的字視為珍寶藏在家裏。

平生最愛月

正師冬天不擁爐,用蘆花作成球,把腳放在上面,有人來也是如此。夏天最歡喜賞月,他用一隻大盆,浮在池上,盤膝坐在盆中,自己旋盆而轉,吟笑達旦,以此為樂。這真所謂「明月清風伴我遊」了。

韶禪師有一次去看他,晚上要睡,正師不讓他睡,硬要拉著韶禪師一同賞月。他說:

「月色如此,勞生擾擾,對之者,能有幾人?」

韶師不得已只好陪著他賞了一夜的月亮。

最後示語

皇祐元年六月八日,他忽然對徒眾們說:「夫動以靜對,未始有極,我因一動歷年六十有四了。今靜矣,其實動靜本來是沒有的呵!」就在這樣言說之中,靜靜的逝去了。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孝行高潔篇》

孝行高潔篇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