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二、文殊化身的戒闍黎3
戒闊黎把糖給你吃
淳熙六年的秋天,戒師到永嘉禮真覺禪師的塔,有一個名王一真的女人,手捧著香來到戒師前長跪不起,請求戒師賜子給他。
戒師開示道:
「你要求子,應當心存孝敬,廣行布施,還要供四聖,齋六凡,愍濟貧窮,孝事翁姑,必定能育貴子。」
一真回去將此話告訴他的丈夫,其夫大喜迎師供養。那天戒師到下午才到,已經吃得醉眼昏昏,酒甜嘔吐,和衣而臥,一覺起來,用手書空而語道:
「王氏無嗣,願得賢子。」然後索紙筆大書數語,緘封後交王婦道:
「內有題記,應期開視,如值難產,須來見我,勿忘吾囑。」說罷揚長而去。
不久一真果然懷孕,臨盆時難產,痛苦萬分,忽憶師言,派僕人前往告急。在酒店裡找到了戒師,戒師就微笑道:「我就知道你家子母未分。」說罷將桌上所剩的糖果交給來僕道:
「你趕快回去,就將這搪果擲進產母房中,口中同時說:『戒闍黎有糖果給你吃,產兒一定歡喜出來。』」酒店的眾人聽他如此吩咐,莫不掩口大笑。僕人無奈只有持糖果急回,一一依戒師的方法而行,果然糖果拋進,說了幾句話,產兒降生。拆開戒師所留之封記看時,所記時日不爽。
龍神作亂 師為說法
淳熙八年,戒師與釋行人同游江心寺,聽人說龍王廟的神,迭著靈異,常常現形給人看,有時興風作浪,帆檣為之摧折,行船的人苦不堪言。行人大師對江心寺住持了公道:「從前文殊南遊,到福城來說修多羅時,大海之中,有無量數龍神,來聽菩薩說法,深厭龍趣,勤求佛道,捨去龍身,生人天中.此龍作梗,難道就沒有能降伏的了?」
了公禪師道:「今戒公在此,你可以去和他商談試試看。」戒師聞說此事之後,就到龍王廟中對龍神叱道:「往昔我曾為汝等說微妙法,而今汝族捨龍生天,汝以嗔恚,又墮苦趣,汝能不忘夙願,皈依三寶,擁護伽藍,仍能脫此苦趣。」戒師說罷.神像自毀,從此那地方海面再不興風作浪了。
闍黎與周七娘
淳熙九年的三月間,戒師回到兜率院。一天與周婆遊行街市嬉戲歌唱。周婆排行第七,人稱周七娘,世居臨海紫岩,她的父親曾做過兩浙運使之官;母親于氏生周婆時就有種種神異。因此長大也不肯結婚嫁人,每天行乞於市,逍遙度日,甚至夜間也不回家,睡在善濟橋下面,市人不識,皆說她是瘋婆子。可是常常與戒闍黎談話,妙行莫測,時人不解,皆笑她為狂。
吐活蝦子出來
有一天戒師買了很多蝦子,煮熟而食,蝦子吃下去,賣蝦者來要錢,戒師以空囊相對。賣者見和尚沒有錢,不禁大怒駡道:「你吃了我的蝦子,現在不給錢,不行,不然你還我的蝦子!」滿以為吃下去的蝦子怎麼可以還出來呢?那知戒師聞言大笑,一張口噴了滿桌子的蝦子;一條一條都活潑潑地在桌子上跳,眾人大駭,戒師頭也不回,手攜周婆,行歌而去。
為許盂賢吃雞度母
淳熙十年的秋天,鄰居許孟賢居士,他的母親去世,請戒師念經超度,戒師笑道:
「老僧近來嗜食母雞,聽說你家中養的有。」
孟賢道:「等佛事做好,我一定將母雞奉獻。」戒師坐在道場內,入慈濟三昧,照見六道,這時許家的一隻母雞,忽然飛越牆外鄰人家中,鄰人烹而食之。當夜孟賢見母托夢道:
「我以宿業,致墮異類,今蒙菩薩度脫,能得往生,我兒為我叩謝戒師大德,不要忘記。」
第二天盂賢將夢中見母所說之事相告。戒師對孟賢道:「你信得過麼?要知種善得果,為惡招殃。」孟賢因此一意專修淨土,往生時異香滿窒,家中人見有旛蓋接引而去。
少婦生子不育之故
淳熙十一年八月間,戒師從呂國往海遊,路遇一婦人哀號不已。戒師詢問為什麼如此痛哭不止?其婦哭道:「小婦人屢次生子不育,不知是什麼冤業?」戒師道:「你想知道冤業麼?老生喚來與你相見。」說罷用手一指地上,有一大蟒從地穴中出來,怒目睽睽,婦人大驚恐怖。戒師道:「」你不要怕,這就是你的兒子。這時大蟒忽作人言道:「你還知道殺我的事嗎?」婦人道:「我什麼時候殺過你?」大蟒道:「你忘記了溺女的事嗎?為你所溺的女子就是我,因此我常想報仇,陰曹因你捨錢修路,因此尚未害你,我今天受文殊戒師菩薩的戒法,不再找你尋仇了。」言罷不見,婦人也收淚作禮而去,再也不為喪子而哭了。
有很多人,重男輕女,先生女的就將嬰兒溺死,後來往往生男不育,不知何故,總是哀哭喪子之慟,讀此文者,可以省矣!
老龍化人 入寺聞法
淳熙十四年,靈江有龍潛居,常常化身為老者,入寺聽戒師講經。有一天戒師說法後,將要關門時,老人靠門求見,戒師開口,老人走到師前,叩首不已,淚流滿面的說道:「我以夙業,久墮龍身,幸有宿緣,值師在世,乞師開示法要,脫此苦趣。」戒師道:「汝求解脫,誰人縛汝?」老人道:「無人縛我,唯業身未能度脫,久聞正法,仍然心惑未離。」戒師開示道:
「心異千差競起,心平法界坦然,心邪三毒縈纏,心正六通自在,心空一道清淨,心有萬境縱橫,心猿意馬,宜自凋伏,作佛證聖,以及墮獄受畜,皆自所為,非天所授。」老人仍未能在言下解悟。戒師又道:「汝將何聽?」老人道:「我以耳聽。」戒師道:「耳聽增惑,何不心聽。……但自返照觀心,則大光藏,悉得現前,諸惑自然消忘。」
老人聞法,頓然發明心地,伏地感謝,化作飛龍,潛伏西山,脫骨而去。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菩薩應化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