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六‧身歷九朝的澄觀國師
唐澄觀國師,越州山陰人,十一歲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,十四歲遇恩得度。觀師俊朗高逸,遍尋名山,訪求知識,學無常師,解從上智,性自天然,所學之文,博而約,廣而深。有人說:「法師是蔡邕的後身。」
大曆十四年,師遊五臺,一一巡禮,所見祥瑞甚多。又往峨嵋,求見普賢菩薩,得覩聖像。復回五臺,住大華嚴寺,行方等懺法。
作《華嚴疏鈔》時之感應
寺主賢林法師請國師講經,因慨嘆華嚴舊疏文繁義約,欲作《華嚴疏鈔》,自云:「既遊普賢之境界,泊妙吉之家鄉,不疏毘廬,有辜二聖。」
當澄觀國師開始撰疏時,曾於夢寐中,見金人當陽挺立;師近前以手抱住,不知不覺的就把這個金人吃下腹中去了,當時頓覺悦樂無限,醒後猶欣喜不已。從此,作《華嚴疏鈔》,如江河注海,滔滔不絕。自興元元年正月起,到貞元三年十二月功德圓滿,文成共二十軸。
國師欲開講疏鈔,夜間忽夢身化為龍,矯首在南臺,蟠尾于山北,須臾蜿蜒化為千數小龍,分散而去,這是表數法分流之兆。
棲巖小住 痴人識賢
德宗宣詔入京,與罽賓國三藏般若,烏荼國王進來的《華嚴》後分四十卷,辭請明年入勒。師行到蒲津地方,有中令梁公,留請安居,因此就在中條山--棲嚴寺小住。寺中有位禪客,拳眉剪髮,狂歌雜語,自曰癡人,然而,凡所指說,多皆應驗。當澄觀國師未到之前,他就要求眾僧,忙着打掃庭院,他說:「不久就有菩薩來此。」又在壁上畫散脂大將及山麋之怪,往往不息。觀師既止此寺,二事俱靜。
一代大師 華嚴菩薩
觀師把經譯完後,受皇上詔令造疏,就在終南山草堂寺編成十卷。疏成,又勒令宣講一遍,時堂前池中生五枝和合蓮花,每花有三節,觀者歎服不已。
開成三年三月六日,國師示寂,生歷九朝七帝,春秋一百有二,僧臘八十三。
觀師身長九尺四寸,垂手過膝,日夜發光,晝視不瞬,文宗以師為祖聖崇仰,特為輟朝三日表哀,全身塔於終南山。
後來,有梵僧來華,表奏他在葱嶺見二使者凌空而過,以呢止而問之;二使答道:「我們是印度文殊堂的護法,東來取華嚴菩薩大牙,歸國供養。」因此,上旨啟塔開視,果然失去一牙,只存三十九顆。遂將全身火化,得舍利無數,舌如紅蓮色,賜號為--清涼澄觀國師妙覺之塔。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—譯經弘道篇篇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