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20200308_115242-1.jpg

寫在結論的前面:看誰迎合我們的國情?

諸位,聽完了上述的二十條比較以後,想必已經有了鮮明的印像,現在,我再來作一下綜合性的說明,看誰迎合我們的國情?

 

我們的傳統,是以禮義仁愛相沿革,所以向來就有「禮義之邦」的稱謂。宋朝趙譜先生曾經說:「以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。」半部《論語》又怎麼能治天下呢?我想,在座諸君一定有許多是讀過《四書》的,《論語》中所標榜的是「四維」、「八德」,那就是「禮義廉恥」與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」。

 

如果說一個人能夠將「四維八德」用在日常生活上,那麼,在修身上來說,他是成功了,所謂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,這不是可以治天下了嗎?所以說為人的基本工夫就是要修身。

 

幾千年來,治國的人都要世人做到修身的基本工夫,因而日久相成,造成了我國的傳統習性,打成了一片民情與風俗習慣。大家認清楚我們的國情後,我們再來看看,佛教與基督教,到底是誰能迎合我們的國情,誰又與我國固有的文化相近呢?

 

先,先來談談佛教:佛陀因為感到世人——生老病死的苦痛,所以,以王子之尊離棄了可愛的家國,經過了多年的苦修,覺悟到人生的真諦,以無上的智慧與度生的願力,說法四十九年,到處曉諭世人要忠國、孝親、仁慈、自由、平等、博愛。

 

諸君如果不健忘的話,那麼,從前面所講的各條比較裏,就可以知道佛教所標榜的忠國、孝親、仁慈、自由、平等、博愛,完全合乎我們修身之本的四維八德。大家都看過一些章回小說,以及野史等類的書籍,往往一個大臣或平民有疑難問題,而去拜訪大寺院中住持大和尚的時候,大和尚所代為解答的,都是要這個大臣或平民應該如何如何的去忠君?如何如何的去孝親友愛?

 

舉個實例來說:唐朝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--韓愈,當他被貶到潮州做刺史的時候,因苦悶於荒蠻的生活,問詢鄉人,要找一個道德文章皆備的人談談,經人介紹當時在潮州修道的大顛和尚,於是,他就專程去拜訪,大顛和尚看到韓愈的臉上有點不高興,就問他為什麼緣故,韓愈說:「我在朝廷的時候,有優厚的待遇,自從因忠言不被採用,而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潮州,翻山越嶺,瘴氣毒死了女孥,在廣陵廟祈禱,蒙神力保佑,才到這個地方,我現在只希望能早日回去。」

 

大顛和尚就率直的批評他四點不是之處,我擇要的寫在黑板上:

1)且夫以窮自亂,而祭其鬼,是不知命。

2)動天下而不顧,以便己,是不知仁也。

3)強言以干忠,遇因而抑鬱,是不知義也。

4)以亂為治而告皇天,是不知禮也。

這四點,表出了韓愈的不知命、不知仁、不知義、不知禮。

 

大顛和尚又問他為什麼遭到了皇上的貶謫?他就說:因諫阻迎佛骨表所引起的。大顛和尚說:「你恐主上惑於佛骨,以事佛之人主夭且亂,那麼漢明帝、粱武帝都不是英主高壽嗎?」他倆再三的答辯以後,韓愈如大惑方解,終於折服了。(請參看《韓子外傳》)。

 

諸位大都知道韓愈是反對佛教的,卻很少人知道韓愈自被大顛和尚說服以後,就「改易信向」了。從這個實例看來,佛教是迎合我們國情的。幾千年來,佛教已與我國的文化與民情風俗打成了一片,每一個角落、每一件事物,不都是含有佛教的色彩嗎!

 

反過來說,基督教又怎麼樣呢?合乎我們的國情嗎?不!不!一千萬個不!它的教義中所主張不拜偶像,不孝父母等,與我們國情適得其反。因為我們的國情是注重四維八德的。

 

再說,宗教是思想的依據,思想應該是自發的,壓力性的「有傳教自由」,怎麼能使人自發信仰呢?因而,他們就利用國人一般貪小便宜的心理,於是奶粉、衣物等誘惑物滾滾而來,卻美其名為「救濟」,這種手段又合乎八德四維嗎?真是天曉得!

 

今天,我們並不是要復古,而是要跟著時代走。可是,不能將良好的固有文化棄之不顧,而去發揚不合乎我們國情的宗教啊!讓我們大家來一次道德重整,保留我們優良的固有文化。大陸的共匪,盡力破壞我們的四維八德,我們如果再不竭力維護,固有的文化恐怕要蕩然無存了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