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.我心目中的煮雲大師/朱蔣元
近數十年來的台灣佛教界,煮雲大師是筆者所曾親炙,而且極為心儀、讚嘆的佛門大德之一。
煮公十九歲落髮,二十二歲開始參學生涯,三十一歲來台弘法。終其一生,一心研習佛法,一意普濟眾生。忍挫耐苦、積極不懈,以謙和不渲染的態度,終生默默地為佛教的復興工作盡力。
煮公在臺灣數十年,奉獻佛教事業不遺餘力,他以無比的慈悲和熱誠的行動,積極投入傳教工作,對佛教界的推動有相當大的貢獻。
數十年以來,煮公成立了鳯山佛教青年弘法團、婦女會、幼稚園。往來臺澎之間,奔波台灣各地。數次不辭辛勞,環島弘教,期使各階層人士、不分老少能得聞佛法。此外,佛學院的創立,講習會、補習班的舉辦,為宣傳和影印《大正藏經》和《續藏經》的環島佈教,為普化眾生而努力著述的文章作品,在在顯示出煮公弘揚佛教文化的努力和苦心。
佛家主慈悲、謙遜、忍辱,但並非全然怯弱、畏縮,面對外道凌虐佛法之時,任何以護法為己任的佛門大德,都是不能視若無睹的。煮公於民國四十四年無懼無畏地發表了「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」,以凸顯佛法的殊勝。此次演講,確立了不少人對佛教的信心,但也使煮公得來不少不虞之毀譽。
民國六十一年,煮公偶攖小疾,法體康復之後,開始興辦精進佛七道場,其後大力提倡,乃使精進佛七成為台灣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門。迄今為止,「佛七」修持方式在台灣仍盛行未替。這一風氣,與煮公一生的大力弘揚有相當密切的關係。
筆者從事佛教文化數十年,對煮公的貢獻頗有所知,而且也屢有承受煮公教益的機會。每次聆教,也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。因此,乍聞煮公圓寂的消息時,內心便直覺得為台灣喪失一大德而惋惜不置。最近因事南下鳯山,謁見煮公的高徒慧見法師於鳯山佛教蓮社。慧見法師為「煮公紀念集」的出版而向筆者索稿。筆者有感於煮公的為人風範及畢生弘法的精神,乃不揣孤陋,勉成茲編,用以表達筆者對煮公的追悼與讚仰。
出自《煮雲和尚紀念專集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