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卅九、泰國的掌故
1.泰國皇帝的尊稱
泰國國皇統治泰國的國土,其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,古代國王統治國土的制度,與吉蔑族的統治不同。蓋吉蔑族的統治制度係仿效印度的辦法,他們假想國王為菩薩,是大自在天帝下凡轉世的,並以婆羅門教的教義為行政制度,所以吉蔑族的統治制度,等於是主與僕之間。而泰國的統治方式,則是尊重國皇為全國人民的父親,其組織是以數戶為一鄉,數鄉為一城,數城為一國,統治一國者叫「頗坤」,以下所屬的官員則叫做「律坤」。
在素可泰皇朝之前,各國的國王均稱為「頗坤」,是族中之長的意思。後來由於國勢漸强,改稱「披耶」。直到大城皇朝時代,有人稱國皇為「坤鑾」,因這時期的頌綠拍母隆瑪大祿嘉納王統一南北的國土。
關於國皇的尊稱中,在歷史上,有特別尊稱的第一位國皇,是素可泰皇朝的拍瑪哈探拉差皇,當他皈依還俗後,僧王呈獻皇號為「拍招是智璞托拉尼」。
古代的國皇,在法律中尊稱為「拍木頌綠母隆瑪母碧拍佛陀昭如華」,根據烏通皇開都大城後,於佛曆一九三年,頒佈了以下的法律:
「大城皇國國土,皆係皇土,不能屬於全國人民佔為己有。」
因此遂創立「食田制度」,規定全國人民領有土地權。
在國皇的稱號中,也有以國名尊稱的,如「清邁國皇」、「大城國皇」等,而在曼谷皇朝時代,自第四世皇陛下以後,每逢雙數就稱「拍波拉明」,單數則稱「拍波拉民」,而一直傳延到現在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五冊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