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六、馮公說法梵語唐言
馮揖居士,宋高宗時候人,紹興丁已年,官拜給事職,公餘之暇,輒喜禪理,有時叩諸名宿,深究禪門公案,後來住於龍門,跟隨佛眼遠禪師問道習禪。
萬象獨露身 大地杲上座
一天,馮公同遠禪師經行佛事,偶然有一童子走向庭堂,口中吟道:「萬象之中獨露身。」
遠禪師用手指在馮居士背上摩一下道:「好聻!」(聻,ㄋㄧˇ,句末語氣詞,相當於「呢」,「哩」)
馮公從此會了禪機。
有一天,大慧禪師於明慶殿堂上說法畢下座時,馮居士趕上去挽住慧禪師問道:「和尚每次在士大夫前說:『此身決不作這蟲豸。』今天為什麼敗缺了呢?」
慧禪師說:「盡大地是一個杲上座,你向什麼處見他?」
馮居士擬欲回答時,慧禪師上去就是一掌!馮居士說:「是我招得。」
理會公案 契機因緣
一日,慧機禪師昇座說怯,馮公亦在座。
慧杲禪師舉藥山問石頭的公案道:
「藥山問石頭:『三乘十二分教,我是粗知其意,聞聽南方有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實未明了,希望和尚慈悲開示!』
石頭禪師說:『這麼也不得,不這麼也不得,這麼不這麼總不得,你作麼生?』
說得藥山罔然無措,不知是何旨義。石頭見他不契,又對他說:『你的因緣不在這裏,可往江西見馬大師去!』
藥山依言往江西。到了馬祖那裏,藥山仍以在石頭禪師那裏的問話,請問馬大師。馬祖說:『有時教伊揚眉瞬目,有時不教伊揚眉瞬目;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是,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不是。』
藥山聆聞,於馬祖言下大悟。」
慧禪師說法畢,下座回方丈室去了。
馮公說偈 梵語唐言
馮居士聞法以後,隨慧禪師後趕來方丈室,問慧禪師道:
「剛才和尚說法所舉的公案,我亦理會得!」
慧禪師說:「你如何理會得?」
馮居士說:
「恁麼也不得,蘇盧娑婆訶,
不恁麼也不得,悉利娑婆訶,
恁麼不恁麼總不得,蘇盧悉利娑婆訶。」
大慧禪師聽了,也很感有意思,即答以偈說:
「梵語唐言,打成一片;
咄哉俗人,得此三昧。」
馮楫居士開悟後,所到之處,如老比丘一樣參禪入定,當時的人,都不以官位稱呼他,稱他為長老,他也因此作了一首詩渴道:
「公事之餘喜坐禪,
少會將脇到床前,
雖然現出宰官相,
長願化名天下傳。」
紹興二十二年的秋天,奏請皇上告老還鄉,並預知死期將至。
臨終已去 開眼再書偈
一日,他告訴親友們說:「我於十月三日報終。」
到了十月三日,派人於後廳設置高座,來客接送一如平常,到了上午已時,他下階朝著朝廷拜了幾拜,請漕使代理他的職位,自己穿上僧衣僧履,囑咐在場的官吏道俗們,各宜扶持教門,建立法幢。
吩咐已畢,拈起柱杖,按在膝上,便坐化而去了。
這時漕使說:「安撫去住,如此自由,何不留一頌,以表罕聞呢?」
馮公本已去了,這時又張開眼來,索了紙筆,寫了一首偈道:
「初三十一,中九下七;
老人言盡,龜哥眼赤。」
書畢,擲筆而逝。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生死自由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