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4.食存五觀之意義

【中午齋堂開示】

  你們過堂用齋,念〈供養咒〉完,維那訶曰:「佛制比丘,食存五觀,散心雜話,信施難消,大眾聞磬聲,各正念。」在此時,大家應做五種觀想:

  一、計功多少,量彼來處:自己計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,衡量今天所要吃的食物,是從哪裡來的?是易得的,或是不易得的?

  二、忖己德行,全缺應供:思忖自己的德行有多大功德,能受供否?德行若全,得受應供;如果德行不全者,應生慚愧。

  三、防心離過,貪等為宗:諸惡皆由貪心起,吃飯時最怕犯貪、瞋、痴之過失,為防貪心之過失,故不嫌好壞。

  四、正事良藥,為療形枯:吃這頓飯時,應作觀想,為了治療色身,將其當作治病的藥,因為色身如果沒有飲食,體力會枯衰,形體會乾枯,故為此而食。

  五、為成道業,方受此食:吃這頓飯的目的是滋養色身,有健康的色身,才能修行,為了借假修真,故應受這些供養。

  齋堂對聯云:

  「一粒米皆從農夫汗中流出,

   半瓢水皆由僧人肩上挑來。」

  又經云: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。」又焦山定慧寺齋堂有一聯云:

  「說現成話,只恐當局者迷;

  吃無錢飯,須知來處不易。」

  大家皆是出家眾,食時應存這五觀,不能散心;若散心者,施主所布施的東西,一滴水也難消化,更不能代施主祈福。故大眾在吃飯時,各人要正念,來處不易,不可嫌好嫌壞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僧伽精進佛七記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