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200811_072330-1.jpg

九、憂法捨身的靜藹禪師

 

靜藹禪師,初為「諸生」時,與同學等同遊佛寺,見寺中地獄圖變,慨然的說:「誰能免斯酷刑?」因此決心出家,一聞神悟,精研宗教。

 

虎來伏臥  泉水湧出

 

法師修隱終南山時,惟一繩床,連一所茅庵也沒有,終日露火調食,絕諸所營,因為禪師德高望重,所以四方住茅修行的沙門,都聞風而來依附。山中缺乏食水,大家都各自到澗邊汲水,如此苦行修道。

 

一天晚上,忽從外面跑來一隻老虎,伏於禪師面前,須臾而去!第二天,發現虎所伏臥之處,有濕潤現象,使人掘之,泉水應鑿而出,飛湧如柱,後來稱為避世堡虎跑泉者,就是這地方。

 

處身待人  絲毫不苟

 

禪師有弟子名智藏,體健雄勇,一日負糧二擔來山,見路旁樹木伸出平枝,因戲而躍上,坐於橫枝上休息。藹師知之,初未呵止,三日後召來斥責道:「受檀越信施而不好好修行,為何這般戲耍?如此自活,實名為兩足狗也。」遂遣其出山,這樣也真是太嚴了,現在的出家人恐怕一天也吃不消的,可見古之出家不易也。

 

沙門曇延、道安,世號玄門二傑,他們對教理有異議時,都來取決於藹師。一日他們對藹師請求說:「大師解達天鑒,應處世普攝有情,使同趣真乘;今則獨善其身,隠德於山林泉石之間,是否與佛意有違?」

 

藹師道:「道貴行持,不在言語,我自知進退,且隱居求志耳!」

 

詣關上表  與帝抗訴

 

周武之世,一秉先帝崇佛遺俗,但此時有道士張賓,因與混跡沙門中的敗類衛元嵩相互狼狽為奸,不時狐讒武帝,帝心懷疑,因召僧眾入宮禮懺七天,帝不時入內暗窺,看沙門有沒有犯過的人,欲作為黜僧的藉口。僧眾已預知帝意,各加謹慎,武帝也時與僧徹夜不眠,參加讚唄法事,但卻無懈可擊。事後武帝陳述欲廢佛教本意,當時有位猛法師疾抗帝旨,言語激烈,僧眾皆怕禍及其身;但武帝卻像個橡皮人似的,只述自己成見,也不斥責僧之抗辯。

 

藹禪師聞知此事,嘆道:「食周之粟,飲周之水,身為佛子,寧無酬德?」遂下山入京,謁帝上表,據理抗訴;師引經據典,子史傳記,敘談侃侃,從旦至午,對駁如流,色厲詞強,將武帝弄得往往詞拙,無以應對。百僚近侍,莫不為師戰慄,恐將不測,可是禪師神氣自若;武帝的橡皮心理,表面雖然讚歎藹師的卓見才識,而滅佛之意已決,他既不納忠言勸諫,也不對藹師斥遣,武帝就是這麼一個麻木的橡皮人。

 

藹師雖知勢已無可挽回,但猶念慨陳詞:「山僧今天來意有二:一者報三寶慈恩,二者酬檀越厚德。而今邪正混淆,涇渭不分,請用鼎鑊沸油殿前,取兩教的人去煎烹以試真偽!」

 

武帝怯懼師言,乃遣藹師出,不聽試驗此事。

 

武帝誘師  位以上卿

 

宜州沙門以死諫之,有道積等七人不用言語上諫,彌勒像前禮懺七日,不眠不食,一齊同逝。

 

藹師知大勢已去,無可挽回,乃携門弟子數十人入終南山,東西造了二十七處簡陋茅庵,使法難之僧得有存身之地,後皆慢慢變成寺廟,藹師之功勳也。

 

周武滅法後,帝對藹師還念念不忘,亟欲一見,派了二十人入山詢訪,而且聲言將與藹師「位以上卿,共至天下」云云,真是狐狸精魅,人王妖魔,藹師幽居深山,那裏會願入朝,去做俗人之官呢?

 

破腹引腸  捧心而死

 

藹師看到大法淪廢,道俗無依,於是告弟子們說:「我無益於世矣,將捨身而去!」大眾弟子頂禮哀告,祈師珍重住世,領導這一班苦難學僧;然而藹師捨身志決,對弟子們之哀告暫時唯唯而已。

 

一日師與侍者到一巖岩上,師命侍者下山,明早再來。侍者去後,他卽盤坐石上,脫去身服,用刀把身上的肉,一段一段的割下來,列於石上,身肉割完,再破腹引腸,掛於松樹枝上,五臟都已外見,全身惟有骨現,最後以刀剜心,捧在手上而卒,自古訖今,空前絕後,無人求死若是之悽慘者。

 

侍者回去,疑慮重重,徹夜不眠,次日一早上山,見師面西捧心,體無完膚之模樣,哀泣失聲,然而奇怪的是,師這樣的肢解身肉,竟沒有一滴血跡,只見白乳滂流,凝於石上。師門弟子聞而哀不自勝,大師為法捨身,就以其捨身之處禮葬之。

 

時在周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,世壽才只四十五歲。

 
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—護法衛教篇》

回〈護法衛教篇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