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180325-1.jpg

九、檳城三菩提

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是佛法上常聽到的術語,它是一位成佛者體證到的境界,也是一位學佛的人所嚮往,希望自己今生也能證到的「無上正等正覺」的境界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,「阿」字譯為「無」,「耨多羅」譯為「上」,「三」釋為「正」,「藐」譯為「等」,「菩提」譯為「覺」,故三菩提是正覺的意思。

 

在檳城境內,有菩提學院、菩提中學、菩提小學,此三所佛教教育機構,雖是同屬一個單位,但教育性質及名稱是不同的,所以筆者來個三菩提的特別命名,因為它們都是教育機構,且都是佛教界所辦。佛教的教育,就是在使迷途的人,能找到一條正確的歸路,使其背迷返覺,所以我想這個命名,大概不會有多的出入。

 

菩提學院的住持,是位有福報且會講經說法的芳蓮法師,民國二十三年來到檳城,最初只是搭個草蓬,以作修持安身之用。抗戰期間王弄書、陳少英等居士,正式向政府立案,創辦菩提小學,這時慈航法師也來講課,而小學漸漸擴大。公元一九五二年,再成立中學職業班,第三年學生考試均及格,也就在一九五四年,成立中學部,下設有商科。這些成就全靠菩提董事會的努力,今天中學部的學生有一千二百位,小學部則有八百多人。

 

佛教的出家僧伽,本著為教培育人才的精神,同時也為了紀念佛曆二千五百年的佛誕,因此買地皮獻給菩提中學,作為校址之用。抗戰末期,胡文虎獨資捐建菩提學院的院舍,是一座八角型的建築物,八角正好代表八正道,現任國民型校長是傅晴晞居士,獨立型校長是菊容居士,她曾任臺灣五專學校的主任,兩位校長都是女性,且都相當精明能幹。

 

在菩提學院裏,有慈幼生將近三十人,這些慈幼生都是孤兒,他們養育這些慈幼生至二十歲,就由他們自由選擇去處。除此外,在這兒住的還有些齋姑,她們都很辛苦的做香、做齋菜賣給人,以維持菩提學院百人的生活,至於菩提學院屬下的菩提小學、菩提中學,則在七年前已接受政府的津貼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星馬佛教見聞記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