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6.迎請華嚴 覺喜來華
則天太后聽說于闐國有梵本《華嚴大經》,特派專使前往迎求,並請一位善於梵文的法師隨經同來。那時,唐朝是大國,邊邦小國,見到上國來使請求,當然欣悅接受所請,於是于闐國王以尊者實叉難陀(中國語名「覺喜」)對《華嚴經》宗旨的精研善解,因此就請法師隨經於通天元年,來到中國的京城。
則天得此大經來華的消息,大為喜悅,詔入大遍空寺,與菩提流志、復禮法師等,共同翻譯。後來,法師住到佛授記寺,則天不時親自到寺,參加譯經工作,親究筆削,並供養法師們的飲食。到了聖曆二年十月,才將新譯的《華嚴經》譯成,則天親制序引,並在太極殿宣示百官。
長安四年,實叉難陀又譯出《楞伽經》七卷,法師所譯經論有一十九部,共一百零七卷,法師於睿宗景雲元年入滅,火化時舌根不壞。皇上下詔,送至于闐本國,起塔供養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八冊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