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.三教逃不出一心1

關於佛教一切唯心的理論,已有不少人專文討論過,不過都是約理而言的,未能以淺顯的事實來說明,有時難以使人置信,反而使人批評佛教「不著實際,好談玄妙」。所以,我今天對此問題來和大家詳細加以討論。

 

大家或許還不知道,不但是佛教講唯心,就是道教、儒家他們的教義也是逃不出一心呀!這裏,我首先聲明一句,我對儒、道兩家的學說,完全是門外漢;不過,我只是在他們各家主義的字面上看出一二來,說錯了大家不要見笑。

 

道家講感應、儒家講忠恕、佛教講慈悲,請大家看看這六個字,我們不管他講感應、講忠恕、講慈悲,這其中有什麼不同的妙理?可是最奇怪的是「感應、忠恕、慈悲」六字雖不同,然而各個字的下邊皆少不了一個「心」字。

 

我雖不是拆字先生,不過只按字理也能看出各家的教義,總逃不出「心」外。就是耶穌教的「博愛」二字也有心字在內。可惜我對道家學說很少看過,手邊更無道書以作參考,我記得道家說過:「心為萬物主,不作四時凋。」莊子在《齊物論》也說: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。」關於道教講心,在這寥寥數語中也可窺見全貌了。

 

關於儒家主張忠恕二字之來由,我們在《論語》上,從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出。

 

有一天,孔老夫子召集門徒,齊集講堂坐下,等同佛教禪宗的「以心傳心,心心相印」差不多。忽然,孔子對他的上座大弟子曾子說道:「曾參……吾道一以貫之。」曾子曰:「唯。」

 

孔老夫子見曾子答應以後,隨時走出講堂,好像他的道已經有了買主,賣出去了一樣。

 

這時,一班及門弟子還不知他們師生兩個人在說什麼?大家一齊圍繞著曾子,間長道短:「剛才老先生對你說的什麼話?這話中有什麼妙義,夫子之『道』,想你一定能知道,所以你能答應他,現在還請老學長,不吝賜教。」

 

曾子以老學長的資格說:「剛才,老先生對我說的是道呀,所以你們聽不懂,不過,總之一句話:『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』」

 

現在解釋「忠恕」二字。忠字是中心二字連成的,也就是說:「我們的心要中。」如果人心有所歪曲偏斜,那就不能稱為忠了。所謂「忠臣不事二主」,「忠貞不二」。

 

有一些忠心不二的志士仁人,身可毀,頭可斷,忠貞之心不可變。不是騎牆式的兩邊倒,也不是朝秦暮楚、賣身求榮的那些漢奸、靠攏之徒所能夢想的。如文天祥、岳飛等民族英雄皆是此類。所以,我們的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,都應該心由中發,我們就能夠「言必忠信,行必篤敬,雖蠻貊之邦行矣」。

 

今之世界紛紜,各國紛爭,殺奪不已的原因,就是言不由衷之過。不講信義,爾虞我詐,不但「忠之一字做不到,就是中心思想也都成了問題。邪說蜂起,各執一端,「此一亦是非,彼一亦是非」。更以巧取豪奪來代替人之忠信,假使世人要想世界早日實現和平的話,那就請每個人把心先擺在正中。

 

換句話說,就是對每一件事,我們都要正心誠意,能夠正心誠意, 方得謂之「忠」。佛教說:「直心是道場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其次說到「恕字,分開來就是如心二字。就是說:「不論說一句話、做一件事,均能毫不苟且的,如心意去行。」

 

什麼是如心?就是內外一如,我所說的話或我所做的事,皆能如我的心。真正做到言行兼顧,而不是面是背非,不是假仁假義,不是巧言令色,不是言不由衷,更不是笑裏藏刀、包藏禍心;外面一臉的仁義道德,內裏一肚子的男盜女娼。而是不假裝飾,是赤裸裸地現露出一頓潔白無瑕的本來面目。說句極普通的話,就是要我們真正拿出良心來做事,能夠對一切事情自問無愧於心,那就是「心安理得」了,也就是如心了。

 

我對儒學很少研究,不過,大家知道儒家學說是治國、平天下與講做人之道的。「儒之一字,就是人需二字合成的,意思就是人人皆需要。要想做一個人,夠資格稱為人的人,就必須研究儒家的五常八德,這是為人之道。換句話說:我們要想做一個標準的好國民,那就需要儒家的四維八德,推其至極之道,就是「忠恕」二字。

 

然而「忠恕」二宇,就是中心如心,皆是不出一心。所以我說:儒家也是講「一切唯心」。因為,他的根本教義就沒有逃出心外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
回〈煮雲法師講演集--起信篇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