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攝於印度菩提伽耶,佛陀成道之處

佛陀成道的遺蹟

釋迦牟尼佛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出家的,由於他的父王捨不得他出家,所以,他在深夜偷騎白馬,踰越王城到雪山修行。雪山的附近就是尼連禪河,離菩提伽耶不遠。

 

釋迦牟尼佛,在雪山修了年苦行,日食一麻一麥,鳥雀在他頭上做了層鳥巢,蘆葦穿過了他結跏趺坐的腳膝。

 

本來,佛陀在年苦行之後,就應該成佛,但是,如果在此時成佛,後人必然都會認為:要成佛,一定要像佛陀一樣修,才能成就。

 

為了不使人誤解,佛陀放棄了苦修,離開雪山,走到不遠的尼連禪河沐浴。因為在六年中,每日只食一麻一麥,所以已沒有力氣,在河邊牧牛的女孩,擠了一杯奶,獻給佛陀,佛陀仗著這杯牛奶,恢復了體力,離開尼連禪河,走到菩提伽耶,在一棵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打坐,並且發誓說,如果不成佛道,就不離此座。

 

到了十二月初早晨,他看到天上的明星,竟然豁然開悟。這時佛就說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,若離妄想執著,則無師智、自然智一切現前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皆當成佛。」這是佛證到無上正等正覺以後所說的話,可見我們眾生如果能斷煩惱、除我執,我們一樣也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
 

菩提伽耶有個很高的寶塔,我們曾在此誦經、拜佛、憑弔。說起這個寶塔,印度的佛教徒是費了很多的工夫,才把它保存下來的。

 

差不多八百年前,印度佛教徒和回教徒打仗,回教徒極力想破壞佛教的古蹟,因此,到處燒毀佛教經典,據說:回教徒燒佛教的經典,前後燒了有年之久。那時,印度的佛教徒已經很少了,他們為了要保存佛陀的遺蹟,所以,發動千萬人用土,把寶塔掩埋成一座土山,寶塔才沒有受到回教徒破壞。

 

後來,那些老一輩的人死了,佛教徒已寥寥無幾,大家都不知道土山中是寶塔。等到英國人統治印度以後,他們知道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,必有佛陀的遺蹟,但是追尋無著。後來,藉著玄奘大師的西域記,他們找到菩提伽耶的方位,才小心翼翼的挖掘土山,終於把寶塔完整的挖出來。至今,菩提伽耶寶塔四週還是高高的土堆,那是把寶塔四圍的土清理開,堆積而成。如果不是玄焚大師寫了一部西域記,我們還沒有辦法去憑弔這座寶塔哩!

 

我們的朝聖團,在菩提伽耶的第天早上,特別舉行了一次剃度的儀式,有一位許真珠小姐,現年二十五歲,她發願要到佛成道的菩提伽耶落髮,所以就特別在那裏,為她舉行了剃度儀式。同時,另外還有位鄭景妙居士,知道這殊勝的因緣,也臨時發願出家,一起落髮,除了他們兩位之外,還有很多居士皈依三寶。

 

這一次朝禮佛教聖地,無形中度化了許多人,這種因緣殊屬難得。我想,那兩位在菩提伽耶出家的沙彌尼,在心靈上一定有不同的感受,我們全體團員都為她們祝福,但願在菩提場出家的兩位居士,也能早日成道度眾生。

 

我們在菩提伽耶吃過飯,趕了個小時的車,又去那爛陀寺。那爛陀寺是玄奘大師讀書的地方,當時的戒賢論師是有名的論師,所以,在那爛陀寺求學的學生有數萬人,玄奘大師也是師從戒賢論師,回國之後闡揚唯識學,對於中國的佛教有莫大的貢獻(戒賢論師那時已一百多歲,帶病延年等玄奘法師來傳法給他)。

 

那爛陀寺的寺基,現在依然存在,這個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道場,可以說很大,可是,我們所看到的是斷垣敗瓦,東一堆、西一堆,滿目淒涼,看到這種景況,就會令人想到「萬物無常」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六冊

回〈弘法散記--綴文篇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