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求智慧體解大道
求慧就是修學佛慧,智慧不論世間法、出世間法都是極為重要,所以說:「人生當以智慧為生活。」一個人沒有智慧什麼都談不上。記得我從小就聽前輩說:「養子不讀書,猶如養了一群豬。」所以,現在政府提倡教育,剷除文盲的原因,就是要增加民眾的知識。
有一點要說明的,就是佛法所講的智慧,與世俗所講的聰明不同。「世智辯聰」在佛法中稱為八難之一,因為世法的聰明,不純是正知正見。雖然聰明,可是沒有正確的知見,以判斷是非利害,結果往往做出愚癡的事件來,因此遭受法律制裁,這叫做「聰明反被聰明誤」;如果有了佛教的正知正見,那麼他就能明是非、辨善惡,絕不會做出傷天害理、亂倫敗俗、強姦竊盜、欺詐巧騙等愚昧不智的勾當來。
有很多人「修慧不修福,明了而窮困」,即使你是「才高八斗,學富五車」,結果還是「潦倒風塵,懷才不遇」。古人說:
天生我玲瓏,命運我貧窮;
不是我玲瓏,餓死我貧窮。
你看,好多人如果不是有一技之長,可謀取衣食的話,真要「餓死我貧窮」哩!所以,我勸大家福慧要兼修。古德說:
福慧若兼修,富貴而明了;
二者皆不修,愚癡而窮困。
前天有人對我說:「上海某大商主,生前信佛行布施,死後變犬於日本人家,託夢於其家而贖歸。為什麼信佛布施反墮畜道,理由何在?」我回答說:「這都是修福不修慧的危險。」
佛經上也有這樣的故事:「有一個信佛的人,他專修福而不肯修慧,數世後受福而做惡,墮於象中,以有餘福,國王乘之上陣交戰,因勝敵而有功,國王賜以瓔珞。」因此經上說: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掛瓔珞。」
世人或聞佛法重布施,但只知布施財帛以培福報,然因財物所累而愚癡過甚,或復有時造畜生業,則死後雖變畜牲猶享餘福。你們看,外國人養的小洋狗,牠的享受恐怕一般人的生活是沒有比牠好的。
因修福而無智,故造畜生業,墮落三塗,以是應知佛說六度,般若為重。福慧雙修方為佛法,與其偏重於福而無慧照之,以致遭墮落,毋寧偏重於慧,雖少福份卻能免危險,況有真智慧者斷無不修福之理,不知修福者,他絕不是真智慧。
我們若能依據佛法而修福修慧,則處世做人之道包括無遺。修福——提高待遇,改善生活,有公益心,不做損人利己的事。修慧——提高教育,剷除文盲,有正知見,不做「作奸犯科」非法的事。假使人人都知道修福修慧,何患乎社會不安,世界不寧呢?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