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4.佛七的苦樂參半

  以我個人對佛七的經驗,可以引用針灸的味道來相比。針灸學內所說,當我們針灸時,會發生一種「針感」的感覺。所謂針感者,是「酸、麻、脹、痛」。一般有了針感才能得氣,有了得氣,才有效果。打七亦復如是,也會發生同樣的感覺,坐久了手腳會麻,麻後會脹,脹後會酸,走久了會,也會酸又會痛。如此酸麻脹痛,是每個打七的人都必須經過的階段。此四苦解除後,才能得到打七的效果與靈感,這是針灸與打七相吻合之處。

  佛七第一天還沒上軌道,精神還好,拜佛時還不感覺痛苦,到了晚上,那種打七的感覺稍微出現了,慢慢就會發覺,全身三百六十塊骨頭,節節皆在唱苦調。第二天早上要起床,那才是苦呢!雙腿脹痛,站不起來,咬緊牙關,忍著痛苦起來。可憐呀!「上床容易,下床難!」雙手肘肉也痛,腰部也酸痛,拜也拜不下去,站也站不穩,這種拜佛所應經過的痛苦,要到第三天晚上才能解除,反正要苦一日、苦二日、苦至三日才稍為上軌道。

  在每次佛七最痛苦的,就是剛才所說拜佛過於激烈時,而得來全身肌肉發炎之苦。還有繞佛時,腳底的痛和酸,是佛七中不可言喻的苦。

  出家人平常在寺中,因寺務及身體關係,多數沒有持過午不食這條戒律;而且一般出家人的體力及熱能,往往比不上在家人的體力,所以受完八關齋戒後,持午就吃力些。照理說出家人應該長年受持過午不食,可是平常沒持,到臨時都受不了夭(餓)鬼的引誘,一方面不惜辛勞的拜佛、繞佛,另方面又要拜到晚間十一、二點才休息,這段時間肚子內已經大唱夭(餓)歌,有時高歌一曲,真有點受不了,飲杯開水充充飢,就比較好些,但是仍然在唱出一曲嘀嘀咕咕的低音調,這也是打七時,所應嚐到的苦味之一。道心比較虔誠的人,對於持午反而很喜歡,也不感覺餓,又能多一點時間拜佛,也是補救平常不守戒的好機會,「數年退轉今補救,蓮台許汝掛芳名。」常言道:「苦盡甘來。」又云: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」說得一點也不錯。過去的大德祖師們,都是吃過苦中苦,所以才有今日的芳名留世。古德云:「不經一番寒澈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」

  出家人為了求解脫,想脫離生死的中流,得到極樂的彼岸,就必須受盡種種的磨練及考驗。故現在所受的痛苦,只不過是皮毛之苦,還比不上上刀山、下劍林之苦,所以說:寧願受點皮肉之苦,考驗考驗自己的耐力。其實佛七中,不止是苦的一面,其中的快樂也很多。大眾薰修在一堂,異口同音,一心稱念彌陀名字,那宏亮的念佛聲,有如引人入極樂世界之感。心身放下一切妄想,斷絕外緣的干擾,只聽到一句一句的佛聲,其他什麼雜音全都消逝。此時、此地,真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沒有煩惱,沒有牽掛,有若「萬里無雲萬里天」的感覺,似乎將八識送進極樂世界的邊界感。苦痛解除後的拜佛是最愉快的,心身輕飄飄的,一起一伏,由不得自己,分秒必爭;有時拜得妄念也消,身體也輕。那種法喜,實非筆墨所能形容,只能說是:如人飲水、冷暖自知。拜得欲罷不能,那種法喜充滿的愉快,只有打過七的人,才能徹底了解,這也是佛七中快樂之一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僧伽精進佛七記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