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)外持八戒,內具六念2

  六念者:

  (1)念佛:慈悲導師。佛者,正等正覺,具足十號,有大慈、大悲、大願力、大光明,神通無量,能拔濟眾生之苦,我欲與佛同也。

  念法:三世父母。法為三世諸佛父母,諸佛因法而成佛。佛法有三乘共法、五乘共法、大乘十八不共法等等。如能契機者即為共法,不契機者即為不共法。

  大乘不與小乘共,如淨土法門亦有共與不共、及難與易之別,如實相、觀想之念佛法門,均不易受持,最簡易者莫如持名念佛法門。如來所說之三藏十二部經,有大功德,為諸眾生之大妙藥,我欲證之而施與眾生也。

  念僧:人天福田。僧是如來的弟子,得無漏法,具足戒定慧,能為世間作福田,令眾生廣種福田,我欲修僧行也。云福田僧者,即其威儀為眾生之楷模。所謂「皈依僧,眾中尊」,眾人所尊貴者,因為僧人肅恭齋戒,威儀齊整。佛在世時,曾有六群比丘(即惡性比丘)不受持戒律,當時常受佛陀的呵斥。佛滅後,有比丘因聞六群比丘之惡性,就請問曾見過六群比丘的城東老母,老母告訴他們:「彼等雖為惡性比丘,但其威儀莊嚴,亦遠非你們所可比擬的。有一次,我把一碗清水放置於門旁,他們開門時,不但沒有聲響,而且也不曾震動其水,由此可知其細心和威儀了。」

  另如舍利弗、目犍連兩人,本是外道的領袖,後因見了馬勝比丘的威儀,深受感動,乃請示馬勝比丘:「依何人出家,所學何法?」馬勝比丘說:「我依釋種出身的瞿曇佛陀出家。佛陀平常所教甚多,我因出家未久,知之不詳。不過,佛陀經常對大家說:『諸因緣法,是生滅法;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』『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;我佛大沙門,常作如是說。』」舍利弗、目犍連因聞此偈,而歸投佛陀,出家為僧,後證聖果。

  念天:常壽安樂。諸天受自然之快樂,皆由往昔修持戒施善根,我亦欲具如是功德,生於彼處也。或問:「佛弟子應念三寶,何以要念天?」曰:「是以為自己善業之果故。」雖生天,但仍為凡夫法,因有人不堪入於涅槃,故念彼之生天,而起行,趣求作天人。

  念戒:防惡止非。清淨身心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持戒即光明,破戒則黑暗。念戒行有大勢力,能除眾生之惡及不善之法,故我欲精進護持也。

  念施:普濟貧窮。念施行有大功德,能除眾生慳貪之重病,我欲以善施,攝取眾生也。布施者得福,慳貪者貧窮。古時有一守財奴,一生辛苦,積蓄了一些產業,臨終時,問其三個兒子:「我命終之後,你們預備如何處理後事?」大兒子本素孝順,乃答以:「父親一生辛勞,在生未能好好享受孝養,死後應當熱熱鬧鬧的處理善後,也不枉費一生辛苦。」不料他父親聽後,大發雷霆,責其浪費,不知儲蓄。二兒子說:「將屍體以草蓆包裹,草草埋葬。」其父亦責以多費草蓆錢。三兒子頗知其父個性,他說:「將父親無用的屍體,切成一塊一塊,解剖販賣,可以賺一筆錢。」其父聞言,大為歡喜,並指示切勿賣給親戚,免被賒欠。這雖然是一個笑話故事,亦可見人類慳貪愛財之一般。大家生前量力布施,廣種福田,切勿因慳財而遭惡報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四冊

回〈精進佛七日記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