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.除卻心頭火  特來參喜禪

宋朝大慧杲禪師在山林裡修行時,有位剛從沙場退隱下來的將軍,有意隨其出家為僧,但自謂必須等他除盡宿習方成。大慧杲禪師知道他習氣很重,所以評日裡也只同他說些佛法,並不勸他出家。

有一天,將軍一大早就來到大慧杲禪師跟前說:「除卻心頭火,特來參喜禪。」

大慧杲禪師只是微微一笑道:「緣何起得早,妻與他人眠。」

將軍倐而大怒曰:「何方僧禿子,焉敢亂開言!」

師答:「輕輕一撥扇,爐火又起燄。」

禪師又笑答道:「出家還早呢!回去再修幾年,方可出家!」

 

再以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來說明(詳見六十三年清覺寺大專精進佛七開示錄《蓮池參學白楊開示》所載),蘇東坡只為「放屁」兩字,就瞋心大發,無法放下。我們雖然明知一切名聞利養都是假相,必須放下之後,始能自在,但是我們卻經常無法放下。

 

其次談到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。沒有罣礙、沒有恐怖,才是真正的放下,我們學佛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此;也就是要學忍辱、布施,這樣才能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。然而自在並不是指有神通的自在,而是說心無憂樂,不因旁人的詬罵、謗損等而起煩惱。

 

《彌勒菩薩忍辱偈》中便是如此:

 

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;

  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

  痰唾吐面上,由它自乾了;

  他既省力氣,我也少煩惱

 

所以說,自在是指我們將一切都看破之後,煩惱心不起,甚至連死也不放心上。高僧傳中就有許多這類的故事,譬如: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大專佛七開示錄  目次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