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二四、法施禪師娑羅樹下行道
法施禪師,幼出家,神智難測,居無定所,遊化各地。一日,到了巴陵顯安寺,默然宴坐娑羅樹下(《荊南記》上說:晉永康元年,某僧房床下,忽然生出一顆樹來,伐掉又生,接連不斷,而且長得很快,全寺的人無不稱異。於是,便置而不伐,把床及房舍都移開,十天之內高達屋脊,但此後生長的速度就慢了。)
此樹中夏開花,深秋落葉,大家也不知它叫什麼名字。後來有一位外國僧來寺,見此樹而流淚道:「此娑羅也,佛在其下涅槃,吾思本師不覺落淚!」
宋文帝元嘉(南北朝時之宋)十一年,娑羅樹忽然開花,狀如芙蓉,各方來觀者莫不稱異。
隋末戰亂,各地兵起,蕭銑當時為羅縣令。法施禪師曾撫其背,指著巴陵城道:「此天子城也。」後來,蕭銑果然稱王於巴陵。
那時米價極便宜,法施叫寺中人多買米貯藏,人皆不知其意。後來不久,便發生飢荒,米價貴至一萬五千錢一斗。於是,施米濟荒,眾歎服其有先知之明。
隋亡唐興,蕭銑聽從法施禪師意見,舉重歸化,百姓賴此得免戰禍。
施師曾在江陵之北,行頭陀行,虎來為侍,臥其床側。有客來時,他對虎說:「佛子閉目。」虎就低頭閉目,溫馴異常。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—禪通行化篇》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