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方同一會,各各學無為, 此是選佛處,心空及第歸。(出自《龐居士語錄》)
一七、父女競死的龐蘊居士
有維摩詰之稱的龐蘊居士,字道玄,衡陽縣人;他家本是世代以儒為業,可是他少悟塵勞,志求出世。在唐朝貞元初年,參謁石頭禪師,頓悟禪機,當時丹霞禪師等,都是龐居士的很好禪友,他的悟境相當的高;他與當時高僧逗起禪機來,根基差的人,真有些吃不消呢!所以有西竺維摩居士之稱。
金銀倒入海中
傳說他本來是百萬富翁,很有錢的人;可是也很奇怪,非常討厭金錢。他說金錢是人犯罪的根源!他把所有的金銀用船裝了往江裏倒,有人阻止他說:「你不要錢,你可以用做功德,布施給人,總比倒入海裏去好些呀?」可是他的答覆說:「現在布施了偌大的金錢,來生一定是一位大有錢的人,如果我來生做了大財主,而不肯學佛,那更是不得了,恐怕造罪的力量更大,犯法機會也更多,這種「三世怨」的傻事,我才不幹呢?」他還是把銀子全部倒下江去。
龐居士的生活
他把全部金錢丟入江中,從此以勞力來過生活。他的太太和他的子女,也都能安貧樂道,處之泰然,甘心過著這種清苦的生活。
在元和中,北遊襄漢之間,隨處而居;或者住在鳳嶺鹿門,或者住在廛肆閭巷。有時在城門洞子裏安身。這種生活,人不堪其憂,可是他們還是不改其樂,他們家庭生活與普通人是不同的。
他們一家四口,差不多每人對佛教不但信仰到極點,而且都在佛法上得到禪悅之樂,法喜充滿,所以他們對身外的衣食,一點也不放在心上,他們全家坐下來就大談禪機,龐居士對他家庭的主張,和生活的樂趣,有一首偈說:
有男不婚,有女不嫁;
大家團欒頭,共說無生話。
後來住在巖州東巖後,郭西小舍;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房裏,生活更是艱苦。他的女兒靈照小姐,都隨著製竹漉籬之類用具,然後再由靈照拿到街上去賣點錢,買點米回來,以供朝夕。兒子也開墾山地生產,或者去替人做苦工,他們生活雖這樣苦,他的解說是:
「心如境一如,無實一無虛,有一不管,無也不居,不是賢聖,了事凡夫。」
父女爭著先死
龐居士早就決定了時間要死,他計劃想在日當正午的時候去世。屆時他叫他的女兒靈照,到外面看看太陽,是不是日當正午;可是靈照知道他爸爸要看時間去世,就故意的回來說:「日已午矣,而有蝕也。」他爸爸不相信;親自出來看,靈照就乘她父親出去看太陽時,坐在她爸爸的位上,先去世了。等龐居士回來,才知道上他女兒的當,在他前頭先去了,他笑笑說:「我女鋒捷,先我一步。」這一天沒有死得了,又延長了七天,襄州牧于公來問疾,龐居士還對于公說了兩句佛法是:
「但願空諸所有,慎勿實諸所無。」
他說罷將頭枕在于公膝上而去。
再看母子如何死
龐婆聽到丈夫和女兒都去世,也沒有給她知道,很不高興。他的兒子還在田裏鋤地,龐婆去告訴他說:「你的爸爸已經死去了。」他聽到爸爸死了毫無表情的,就站在田裏,手扶著鋤頭也死去了。
他們三人,靈照坐著死,龐公臥著死,兒子站著死。最後還有龐婆更奇怪;她看了一家人都去了,她說:「他們雖死得好,我要死得更奇特。」因此她就說了四句偈:
「坐臥立化未為奇,不及龐婆撒手歸;
雙手撥開無縫石,不留踪跡與人知。」
龐居士的詩
最後錄居士一首詩來結束本文:
日輪漸漸短,光陰一何促;
身如水上沬,命似當風燭。
常須慎四虵,持心捨三毒,
相見論修道,更莫著淫慾;
淫慾暫時情,長紉入地嶽,
縱令得出來,異形人不識。
或時成四足,或時總無足;
可惜好人身,變做醜頭畜,
今日預報知,行行須努力。」
出自煮雲法師《佛門異記—生死自由篇》
學無為圖出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