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出家種類與歷代帝王敬僧讚僧偈
【四月三十日早上齋堂開示】
今天是佛七第二天,大家對於精進佛七,已嚐到點甜頭了。昨天拜一天,今天全身酸痛,這是一定的現象。年輕的人三天過後就好轉,年紀稍大的人,需要忍受四天或五天後,痛苦方能解除。
今天要講出家的問題,現在將出家的種類分成四種:
一、出世俗家:辭親出家,棄俗入道,剃髮染衣,名出世俗家。
二、出煩惱家:(一)約理言:捨掉果報、愛欲,無明煩惱斷盡,曰出煩惱家。(二)約事言:年紀大的人,厭惡家務及煩人的事,就去出家,名出煩惱家。
三、出三界家:斷除妄惑,證無生果,了分段生死,如四果及辟支佛等,名出三界家。
四、出生死家:即破無明煩惱,了變易生死,如別、圓教菩薩,二死永亡,曰出生死家。
唐太宗云:「出家乃大丈夫之事,非將相所能為。」將與相乃是國家之棟樑,上上之材,為什麼出家比將相大呢?因為出家人能知了生死之大事,關於修行之事,非將相所能了解而趣向的。一般將相多為名利而忙忙碌碌,不知了生死之事,故云非將相所能為。
宋仁宗皇帝讚僧賦:
「夫世間最貴者,莫如捨俗出家。若得為僧,便受人天供養,作如來之弟子,為先聖之宗親。出入於金門之下,行藏於寶殿之中。白鹿啣花,青猿獻果。春聽鶯啼鳥語,妙樂天機;夏聞蟬噪高林,豈知炎熱;秋睹清風明月,星燦光耀;冬觀雪嶺山川,蒲團煖坐。任他波濤浪起,振錫仗以騰空;假饒十大魔軍,聞名而歸正道。板響雲堂赴供,鐘鳴上殿諷經。般般如意,種種現成。生存為人天之師,末後定歸於聖果矣。」
偈曰:
「空王佛弟子,如來親眷屬;身穿百衲衣,口吃千鍾粟;
夜坐無畏床,朝睹彌陀佛;朕若得如此,千足與萬足。」
又如清順治皇帝讚僧詩云:
「天下叢林飯似山,缽盂到處任君餐;
黃金白玉非為貴,惟有袈裟披肩難。
朕為大地山河主,憂國憂民事轉煩;
百年三萬六千日,不及僧家半日閒,
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這回。
未曾生我誰是我,生我之時我是誰?
長大成人方是我,合眼朦朧又是誰?
不如不來也不去,來是歡喜去時悲;
悲歡離合多勞慮,何日清閒誰得知?
世間難比出家人,無牽無罣得安宜!
口中喫得清和味,身上常穿百衲衣;
五湖四海為上客,皆因夙世種菩提。
莫道僧家容易做,逍遙佛殿任君嘻;
雖然不是真羅漢,也搭如來三尺衣。
兔走鳥飛東復西,為人切莫用心機;
百年世事三更夢,萬里江山一局棋。
禹開九州湯伐桀,秦吞六國漢登基;
古來多少英雄漢,南北山頭臥土泥。
黃袍換卻紫袈裟,只為當初一念差;
我本西方一衲子,為何生在帝王家?
十八年來不自由,南征北討幾時休?
我今撒手西方去,不管千秋與萬秋。」
以上的舉例,皆是稱讚出家的好處、嚮往與羨慕。
真正的出家人是無家的,我再講一個故事:
過去有一位高僧,是半路出家的,出家後,兒子們常來找他,他感到很煩,就遷至深山住茅蓬,很認真的修行,將前半世的俗緣,斷得一乾二淨。有一天,他的兒子打聽到他的住處,就跋涉千里而來,找他;他看到兒子又來,拿起棍子就打。兒子知道父親的意思,連忙說:「師父、師父,我們以在家居士的身分,來此地請求佛法,總該可以吧!」由這短短的故事中,我們就知道,真正能割愛辭親,放下一切,始謂之真正出家也。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四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