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4)父受子鞭,子不知

  宋朝五祖戒闍黎是文殊菩薩的化身,有一次,他見一人騎騾,而騾不知何故,無論被騎者如何鞭打,亦不肯走。此時五祖戒闍黎適經該處,見此情形,不禁長嘆說:「子騎父背,父受子鞭。」騾聞言,忽跳起,把人摔下,跪在其前求救。菩薩即以甘露法水灑騾,說:「陳茂榮!陳茂榮!家富害人剋眾成,佛法僧寶全不信,報此情形幾時停。」騾受甘露水,聞呵後,忽能人言:「我為人時,因剋眾斂財,為富不仁,又背著兒子,用百貫錢買幼妓淫樂,死後兩次作牛,償還鄉民錢債,七易主人,始脫牛胎,現變騾以償我子,被子騎、甚至被打,心雖憤懣而難言。今蒙大士賜予甘露,口才能言。」

  其子聞之,方知騾為其父轉生,乃抱騾痛哭,並跪求菩薩慈悲解救其父。菩薩即為騾說法,騾聞法而哀痛莫名,自碰牆而死。騾死,菩薩復教其子,拿錢布施做功德,以超度之。其子依教奉行,後其父來托夢云:「蒙菩薩慈悲救拔,現已脫騾身。」其子夢醒,復廣行一切慈善救濟,供養三寶諸功德,迴向給其父。當第二次,其父再托夢時云:「蒙子樂善好施,供養三寶之功德力,已獲超升天界。」

  我們凡夫,只是能知今生為人父母、子女,可是父母死後,即使相會,亦是不知。像陳茂榮變騾,要不是遇到五祖戒闍黎,又怎能知其有如此因果?一旦墮落,又焉能望子女救度呢?慳貪墮落,惟有布施做功德,才能獲救,這就是一例。但若慳貪成習,要想打破,也是很難。

  像光復後,第一次開全國佛教大會時,護法的人很多,其中有一位東北籍的居士,曾代表東北佛教參加,出錢出力,毫不吝惜;可是當我和他在普陀山見面時,可能是社會環境的關係,而使他變得很慳吝。有一次,我想自己打精進佛七,乃告訴他:「明天起,我要開始打精進佛七,你如要我為你破慳貪,現在我正缺錢買油,希望隨你發心,給我些錢,買油供佛,我可以把功德迴向給你。」他當時沒敢說不好,只得把上衣捲起,在其腰部取下布腰帶,那裡面裝有大小金塊及龍銀等很多,他考慮了很久,才拿了一塊銀元給我。我即將此買油供佛,把所做功德,迴向給他。後來他可能想開了,竟來向我頂禮拜謝,說我打破了他的慳吝。

  須知慳貪一成了習性,想打破是很困難的;但如不破,就難免墮落。所以,希望大家不要把錢財看得很重,提起勇氣,貢獻你們的力量,為佛教、為你們的未來,做一番有利於眾生的事業。尤其對於念佛,更應勇猛精進,以期將來蒙佛垂手接引,往生極樂。

  古人有幾首詩說:「藕池無時不花開,四色光明映寶台,金臂遙伸垂念切,眾生何事不歸來。」又云:「處處幢幢風入定,層層樓閣寶含光,人心到此全無垢,盡是如來解脫香。」「八功德水映金沙,七寶池中九品花,禽鳥勸人勤念佛,六時天樂不喧嘩。」楚石大師亦有詩說:「近人遠從四方來,池心一朵玉蓮開,正當萼上標名字,已向身前結聖胎,極樂逍遙長不死,閻浮逼迫最堪哀,法王特地垂慈愍,同坐萬金百尺台。」由這些詩,我們可知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,及極樂的莊嚴,只要我們依法念佛,必能蒙佛接引,往生彼國。

【國曆五月十八日星期四】

  又是一屆佛七將過去了,本屆在今晚大迴向禮祖後,即圓滿結束。眾生根性不一,有人頗能善為運用這最後的機會,加緊用功,而有人卻故習難改,反呈不耐煩狀。這雖是他們各自的業力所致,然既來此,總應痛自針砭,克服一切困苦,隨緣消舊業,以求進道,豈可更增惱人業,而虛耗此大好機緣,真令人百思莫解!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四冊

回〈精進佛七日記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