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.八點念佛不得感應的原因

第一、生疑,信心不夠。在座之中,就有人對淨土不感興趣,非得拿出證據,否則不肯相信。如此信仰不誠,怎會得到感應?

 

第二、作輟無常,行之乏勇。這點請各位注意,希望各位佛七結束後回去,能隨分隨力,繼續用功,保持恆常。若一曝十寒,今天念了,明天不念,等想又念,如此無常性,也不得感應。「行之乏勇」,是說修行沒有拿出全部力量。我經常說:「人在造業時,都是拿出全部力量,那麼修行也應拿出全部力量。」你們到這兒來,可說是拿出全部力量。我看好多同學整天拜佛,拜得海青都濕透了。

 

造罪時會拿出全部力量,是因貪圖眼前看得見的東西;而修行做功德,眼前看不見果報,因此沒有拿出全部力量。如此無形中就造了很多罪業,自己還不知道啊!希望各位修行時,拿出全副精神,方能打倒業障。

 

第三:見異思遷,發願不切。今天看這個好就修這個;明天看那個好,就修那個。反覆無常,修行不純一,也是不得感應的原因,同時發願不痛切也是,應以五體投地,如大山崩的精神,至誠懇切發願往生。

 

第四:不惜光陰,悠悠忽忽。不把握時間,隨隨便便把光陰浪費了。

 

第五:心緣諸事,五蘊熾盛。我跟各位講過,我們的心妄想紛飛,到處攀緣,即所謂心猿意馬」,不念這個,就念那個;不念佛,就念五欲,這就是五蘊熾盛。

 

第六:愛憎不明,心水混濁。這點很重要,我們念佛的人,不把心放在專一修持上,口中念佛,心裏起世間的愛憎心。又是誰對我無理,我要如何對他不客氣;又是誰對我很好,我也很愛他。如此愛憎不明,致使原本清澈的心水,混濁了,當然不得感應。必須水清才能現月,要想得感應,就得放下世俗的愛憎心。

 

第七:分神馳騖,內外經典。這是說,進了門但精神不統一,今天念這個經,明天念那個經。有的人來打佛七很精進,很少看他睡覺,但《金剛經》也念,《彌陀經》也念,又是大悲咒、楞嚴咒、往生咒、八十八佛、普門品都念。我就當面跟他說過精進修持很好,念經咒也都是好的,但念得太雜,不純一,當然得不到感應。

 

第八:不間閒話,不斷徵逐。修行首先要把閒話間斷,因此在佛七中禁語,不准你們講話,理由即在此,而且也不讓你們接見外客,連外來信件,也要等佛七圓滿,才讓你們看,目的是要你們精神能專注統一,徹底集中。

 

剛才說的八點,若自己有其中任何一點,則臨命終時沒有把握,這是值得大家警惕的。所以說:念佛如鷄孵卵,常叫暖氣不斷。即所謂淨念相繼。在日常生活,不管行、住、坐、臥,皆不斷此彌陀聖號。有此精神,便得往生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大專佛七開示錄  目次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