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.不為自己求安樂

為眾如為己身,彼此事辦。」就是為大眾的事,如果視為自己的事一般,則事情就辦得好

 

我們學佛的人,心量要廣大,須處處為別人著想。我們受八關齋戒後,也曾發願,以此功德迴向給一切人。有些初學佛的人,可能會如此想我辛辛苦苦修來的功德,若都迴向給別人,那我不是白幹了嗎?佛教的精神就是要心量寬大,捨己為人。其實愈給別人,自己所得的反而愈多心量大,功德並不會遺失,反而會更大,就如同布施一樣我們小時曾聽上人講布施如同打井水,一邊吊打一邊滲:三日五日不打水,可曾淹到井檻邊。

 

把功德迴向給別人,不但自己的功德不會減少,反而會增多我們說個譬喻如在這個屋內,單有你一隻燭光火時,亮度是微弱的;如果屋內其他人拿蠟燭來接火,你把火借給他們,自己的燭光並不會減少,而別的燭光卻把整室都照亮了,自己反而得到利益,就是這個道理。

 

一般人還有一個毛病,就是「責人嚴、待己寬」,什麼都是旁人不對,只有我對;明明是自己錯了,也要強辯自己對。六祖大師說「他非,我不非,我非皆有過。」別人不對是他的事,犯不著我們去批評,假使不見他非、我是,把一切眾生皆當未來佛看待,人人如此,就自然上恭下敬,一團和氣了。

 

佛法時時現前,煩惱層層解脫。」如能照上面這樣做,佛法就會時常現前,煩惱自能斷除而得解脫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大專佛七開示錄  目次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