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20200308_115519-1.jpg

二、孝——儒教

孝是什麼教呢?是儒教。孔子教人,孝養父母。《四書》有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所以歷代相傳,拜祭祖先的牌位,便成為中國人的特性。

 

《論語》說:「孝悌也者,其為人之本歟!」曾子的門人,把曾子問孝於孔子的話記錄下來,共十八章,就是有名的《孝經》。又中國最流行的一句話是「百孝為先」,父母雖然死了,還要慎終追遠,而後民德才能歸厚。

 

宋儒朱熹有一句話:「祖宗雖遠,祭祀不可不誠。」可知中國人的傳統道德,首重一個「孝」字。可惜儒教知有今生,不知有來世,所以,他的孝道只能盡善,未能盡美,不能把父母超生脫死,所以,不能稱為全孝,僅是「孝」而已。(按:儒稱儒教者隨俗而言,嚴格講,儒非宗教也。)

 

雖說不能全孝,但卻也有很大的作用:即如六國時,燕、齊兩國相爭,燕國的大將樂毅,帶兵進攻齊國,一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,齊國將臨於滅亡的邊緣,最後剩下即墨和莒城。莒城的守將田單,是一個著名的孝子,作戰時把祖先的牌位負著,吃飯時還恭恭敬敬的把請下來,禮拜供養,如是者每日次。做大將的既然這樣孝順,所謂「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。」於是士兵、民眾,個個都能孝道。

 

那時,燕兵圍困莒城,數月不下,燕人怒起來,因此把莒城郊外齊人祖墳,一股腦給挖了,以表示警告之意,不給孝親的齊兵在城樓上看見了,個個氣憤填膺,於是軍民合作,誓死不降,田單用「火牛陣」出奇進攻,一股作氣,收復了已經失去的七十餘城。

 

看,齊國將亡,僅僅剩下兩危城,以田單孝親拜祖,影響軍民一樣的盡孝,竟能反敗為勝,收復失地,可見「孝」字之重要。

 

中國人最講究的是「忠孝兩全」,古之明君也曾這樣說:「求忠臣于孝子之門。」所以國父的民族主義是以「忠孝」二字為民族性之首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

回〈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